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7 地貌——主要地貌类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7 地貌——主要地貌类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8 13: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1420011887200地貌
教学内容
主要地貌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水的的三种作用,
2.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基本形态;
3.知道黄土地貌的分布及类型;
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5.知道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6.了解海岸地貌和风成地貌的主要形态。
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地貌的主要特征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
3.我国黄土地貌的典型分布区
4.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主要地貌类型的判别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请说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
-3048008445500
-33464512446000
-1428759525000
-28575010477500
地貌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地球表面形态。一般来说,巨型和大型地貌是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中小型地貌主要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地貌类型多样,按地质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河流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坡地地貌、冰川地貌、海洋地貌、风成地貌等。
一、河流地貌

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回答,长江的上、中、下游地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上、中、下游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呢?
1.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读图理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河流地貌的成因
想一想:河流上游的峡谷主要受哪一种流水作用形成的?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又是受到哪一种流水作用形成的呢?
欣赏虎跳峡、三峡、长江三角洲平原的景观图。
阅读下面两幅图,说出河流中游的曲流是怎样形成的?
0000 0000
出示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示意图,“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二、喀斯特地貌
多媒体出示溶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1)石芽:地表水沿石灰岩坡面和裂隙流动,经过岩溶作用,就会溶蚀出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起的石脊,称为石芽。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形成的形体高大的石芽为石林,如云南路南石林。
欣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图。
(2)溶蚀盆地:是指岩溶地区的一些宽广平坦的盆地或谷地。岩溶盆地宽度数百米到数公里,长可达几十公里。桂林就坐落在大型溶蚀盆地中。
(3)其中出现的孤立山峰叫“孤峰”,连成一片的山峰称为“峰丛”或“峰林”。
欣赏桂林的景观图。
(4)溶蚀洼地: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它的形状和溶蚀漏斗相似,但规模比溶斗大得多。
出示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的景观图。
(5)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从谷地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
2.地下喀斯特地貌
(1)溶洞:地下水沿石灰岩层面或裂隙进行长期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洞穴。
(2)溶洞内经常充满水,形成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
(3)地下河从洞顶渗出时,滞留在洞顶上的小水滴中的CaCO3逐渐沉积并向下伸展悬挂,形似钟乳,称为石钟乳。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CaC03逐渐沉积起来形成的,它形似竹笋,称石笋。石钟乳和石笋各自向相对方向伸展,最后连结起来,成为石柱。
欣赏溶洞、地下河、地下瀑布、石钟乳、石笋、石柱的景观图。
动画演示石钟乳、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归纳下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么?这些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讨论:略
(喀斯特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0000
三、海岸地貌
(一)定义
是指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分类
教师:你能从图中看出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55499085725002493645857250042341808509000
我国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1.海蚀地貌
海蚀洞: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岩屑的冲击,淘蚀所形成的洞穴
海蚀崖: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成的悬崖陡壁
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2.海积地貌
海水运动不停的冲击海岸,将岩石磨砺成小颗粒,同时海水中的沙质也因为海水的潮汐运动,留在海岸,就形成了沙滩。
我国的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教师:你知道上海什么地方有沙滩吗?
多媒体展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海积地貌的形成:
从2005年起,上海投资50亿元,在奉贤区东海杭州湾辟出10公里长的海岸线,从海南运来12万吨金黄细沙,建造全国最大的人工沙滩——“碧海金沙·黄金海岸”,上海人拥有592公里海岸线却只能去外地海滨度假的历史也被改写,上海“有海无滩”的现状宣告结束。
金山城市沙滩地处杭州湾北岸,是长三角最具有海派风格的城市海岸景观。从海南运来的细沙、从新西兰搬来的热带树木、人工铺设的金色细沙与清澈的海水相映成趣。
上海是个近海城市,为什么没有理想的海岸,沙滩,和蓝色的海水呢?
四、风成地貌
(一)定义
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二)分类
1.风蚀地貌(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你能看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76555514350032137358318500
风蚀柱:岩石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
风蚀蘑菇:风蚀柱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
风蚀洼地: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我国柴达木盆地最为典型。
风蚀城堡:由于岩性软硬不一从而导致风力吹蚀的差异性,结果形成了许多层状墩台。
-244475317500
-3333753048000
在准噶尔盆地的中部偏北,克拉玛依市东北的乌尔木镇附近,有一座奇特的风城,人称“魔鬼城”。其实,它并非是城,也非魔鬼所为,而是千百万年来为风力所塑造,地质学上称为雅丹地貌的风蚀城堡。
2.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由于沉积物的不同,有的地方形成黄土,有的地方形成沙漠。
22891752540000157480635000
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教师:你能分辨出哪里是迎风坡哪里是背风坡吗?
2762256794500
如果没有植被的阻挡,沙丘会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成为流动性沙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五、黄土地貌
PPT出示“黄河地上河”图片,教师结合黄土地貌分布位置讲解
1.分布: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区
我国的黄土高原最为典型,是由西北部荒漠地区吹扬过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
2.黄土的特点
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养分,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3.黄土地貌的类型
黄土土质疏松,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被流水冲刷形成众多沟壑,纵横的沟壑把黄土高原分割成塬、梁、峁等地形。
出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景观图
教师: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出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
教师:说一说,应该如何治理黄土高原?
听一听:山西省离石市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千沟万壑、气候干燥,近些年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指引下,这里的荒山披上了美丽的绿装。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带上的宁夏南部地区,通过几年的封山禁牧等措施,植物覆盖率逐年提高,昔日的荒原如今披上绿装,生机盎然,处处是显现出壮美的景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地貌类型较多,由于学生对地貌这一知识比较陌生,所以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给学生看,即突破了难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上课时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课后应该有一个详细的小结,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再用比较的方法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