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9 行星风系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9 行星风系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0: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星风系
【学习内容】
大气环流
【学习目标】
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气候特征。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几种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学习过程】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气压带和风带
(1)成因:高低纬地区获得_________不同,产生_________。
(2)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A.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型高压;纬度_________度附近。
B.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型冷低压;纬度_________度附近。
C.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型热高压;纬度_________度附近。
D.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型低气压;纬度_________度附近。
2 风带:A.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为东北风;南为东南风
A.西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为西南风;南为西北风
A.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为东北风;南为东南风
(3)季节移动:随 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_________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 _________海洋。
(2)分布月份被切断气压带 形成气压中心_________亚洲大陆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如: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_________气候。此外,还有_________性气候、_________气候等。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类型:
单一控制: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海洋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点检测
(一)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
1.图解不同类型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2.用递进法推导大气环流的形成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
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
(二)考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域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风向 夏季:东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西北风 冬季:东北风
源地 副热带的太平洋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 夏季:温暖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冬季:低温干燥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主要在印度半岛、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灾害频繁
行星风系
【学习内容】
气压与风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典型练习
(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2013安徽)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3题。
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3.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二、自主学习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________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__________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________: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_______;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_______;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___压区流向 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___________,空气冷却会________________。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_________(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_________(上升、下沉)运动。
5.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三、探究案
1.海陆风:
(1)白天,近地面风由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夜晚近地面的风由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
(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3)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2.城市风:近地面风由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
(1)什么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3)与海陆风比较,城市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夜晚近地面的风由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
四川巴山为何多下夜雨?这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四、学以致用
1.超市里的中央空调制冷快还是制热快?
2.夏季空调的导风片应该朝什么方向调整?冬季呢?
3.空调和暖气片安装的位置有何不同?
4.冬季下课后打开教室门,你感觉到风从哪里吹向哪里?
五、反馈练习
(2011·全国卷I9-10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1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地,空气____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下图为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等压面。据图回答第4题。
4.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D点比B点气压高 D.C点比D点气压高
(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5题。
5.有关拉萨河谷地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坡地降温迅速,空气沿坡地下滑,谷底空气被抬升,在谷地上空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降温,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空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回答6-7题:
6.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