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10 季风 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10 季风 学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0: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季风
【学习内容】
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与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季风气候的成因及东亚、南亚季风的差异。
2.掌握季风与农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季风气候的成因及东亚、南亚季风的差异。
2.掌握季风与农业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回顾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1.实际上,地球表面性质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 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 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南半球30°S以南地区,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现 状分布。
3.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导学练习: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压带是 ,该图表示的是 (1或7)月。
你觉得现实当中,甲图中的气压带会呈带状吗?如果不是呈现带状,气压又是呈怎样分布?为什么?
(2)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压带是 ,该图表示的是 (1或7)月。
你觉得现实当中,乙图中的气压带会呈带状吗?如果不是呈现带状,气压又是呈怎样分布?为什么?
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海洋
气压中心 陆地
气压中心
7月 陆 海 陆 海 副热带高压带 北太
平洋
1月 陆 海 陆 海 副极地低压带

4.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 和 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冬季, 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 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二)季风环流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 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南亚 季风 ;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干暖
夏季:湿热
(三)季风与农业
1.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是世界同纬度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 的地区。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使我国南北频繁发生 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出现 ;夏季风弱的年份造成 。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
的国家。强大的冬季风南下,常给一些地区造成 。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北方 季节普遍少雨, 地区更是“春雨贵如油”。
2.季风评价(利)
(弊)
二、基础训练
1.形成东亚季风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洋流的影响
C.终年受赤道气团控制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2.下列地区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是( )
A.欧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北美东部 D.澳大利亚东部
3.中国东部地区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欧洲地区高,其主要原因是受( )
A.季风影响 B.地形影响 C.沿岸洋流影响 D.厄尔尼诺影响
4.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形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季风 B.地形 C.纬度 D.土壤
5.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地形影响 D.洋流影响
6.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
A.被陆地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被陆地低压切断 D.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
7.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8.当南亚、东南亚盛行东北季风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A.阿留申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D.印度低压
9.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北半球陆地上强盛的气压中心是( )
A夏威夷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 风,F的风向为 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
是 。
(4)E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
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是 。
(5)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 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三、会考真题
(一)读某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因素之一,海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极大地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水的运动。
1.图中甲、乙两处存在两个气压中心,其中代表低气压的是 处,其名称是 。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① 、 ② 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 处,其判断依据是 。
3.该图表示的是 (填“l”或“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该季节上海盛行
风;此时,孟买盛行风向与上海不同的原因
(具体说明孟买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
答案:
一、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1.大,海陆热力,温度、气压
2.带
3.(1)副热带高气压带,7
不会。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夏季,亚欧大陆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增温快,气温高,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副热带附近形成强大的热地亚中心。这一低压和北美大陆上出现的热低压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保留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
(2)副极地低气压带,1
不会。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冬季,亚欧大陆比同纬度的太平洋降温快,气温低,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冷高压中心,被切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退居北太平洋上,称为阿留申低压。
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海洋
气压中心 陆地
气压中心
7月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热带高压带 北太
平洋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1月 陆低
海高 陆高
海低 副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4、气温、降水。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二)季风环流
东部;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亚欧大陆内部
夏季:太平洋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冬季:干冷
夏季:暖湿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冬季:亚欧大陆内部
夏季:印度洋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干暖
夏季:湿热
(三)季风与农业
1.热,旱涝,北涝南旱;北旱南涝,冷。低温冷害。冬春,华北
2.(利)雨热同期,夏季普遍高温
(弊)旱涝灾害,低温冷害。
二、基础训练
1.A 2.B 3.A 4.A 5.B
6.C 7.A 8.C 9.C
10.(1)7,东南,西南
(2)B
(3)高温多雨(夏季)
(4)海陆热力差异;F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E是海陆热力差异。
(5)水稻,旱涝
三、会考真题
1.甲,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海陆热力差异。
2.①,该处等压线密集(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7,东南(或偏南);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为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