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淡水资源
【学习内容】
南水北调
【学习目标】
1.以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为例,说明其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
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学习重难点】
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从地域上看,______多______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______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 ,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______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________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位置在_____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_________水库和________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_______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_____高______低,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__________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 ,具有巨大的_______效益、________效益、_________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_________,河口盐度_______,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________,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地区的_________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____,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________。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输水沿线工业发达,会污染水源,降低______。
提示: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问题探究2: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提示: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思考: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①修建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⑤海水淡化;⑥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⑦提高水价;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华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缺水形势日益严重。1980~1989年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10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O。1-O。6°C,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依据上面的内容回答:
1.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A.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陆地上的水体总量 D.陆地上的淡水总体
2.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大
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两广地区
4.我国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江河径流量少
C.受冬季风影响小 D.地处内陆,季风很难到达
5.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6.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少 ③水资源利用率高 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与耕地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做法是(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④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8.不能自流输水的线路是( )
A.西线 B.中线 C.东线南段 D.东线北段
9.对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B.促进了调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D.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外运
10.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效益是( )
A.社会效益--缓解城乡、工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B.生态效益—促进受水地区经济发展
C.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下降和地面沉降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11~12题。
1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②④
12.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13~16题。
1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一类资源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D.木材短缺
14.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中哪种污染物的程度(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海洋污染 D.重金属污染
15.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D.河流状况
16.“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 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