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专题 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专题 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1: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含义,了解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概念评价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合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要立足于区域实际,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学会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产业结构,理解社会生产活动,建立起区域整体和谐发展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出示一张“上海农工商超市”的图片的ppt)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农工商超市的图片,那从我们前几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属于第二产业,商业属于第三产业,那么我们一句话来概括这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那么是否在任何区域、任何时期、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相同的呢?
(学生发言:不是)
师:是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出示上海2000年上海产业结构示意图ppt)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说出200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中,哪一种产业所创造的价值最高,吸纳的劳动力最多?
(学生回答:第三产业)
师:那根据图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是产业结构,(出示ppt),产业结构主要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主要是从三大产业的比重和三大产业就业人数两方面来考虑
二、新课教授
(出示“2000年世界部分国家(中、韩、日、美)产业结构”图表的ppt)
师:同学们,大家从这张图表中看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美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而中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师:大家说对了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四国的产业结构统一的来观察,比较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三大产业的比重,那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
师:那么,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是否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看“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幅图表,来描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
(出示“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图片的ppt)
(学生回答: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升高,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略有上升)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基本正确,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是第二、第三产业整体相对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以及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出示“产业结构的升级”概念的ppt)
(出示“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图表的ppt)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表,描述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学生回答: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升高,第一产业稳中有降)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将中国和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的图表进行对比,请大家观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哪?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找学生回答,可能学生不一定能答出来)
师:我们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全国而言,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为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而对于上海而言,则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而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两者初始的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师:刚刚我们讲了产业升级,并且介绍了不同的时间段世界、中国、上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
那么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资料配合ppt:2004年以前,整个鄂尔多斯一度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直到有一天,这里发现了四大“宝贝”,特有的阿尔巴斯羊绒被誉为软黄金;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鄂尔多斯是中国产煤第一大市;稀土储量6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8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因为“羊、煤、土、气”,于是“扬眉吐气”。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的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师:那么从刚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的产业结构是以哪种产业为主?
(学生回答:第二产业)
师:对的,煤炭资源的确是鄂尔多斯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它让鄂尔多斯从一个三线城市,一跃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是鄂尔多斯发展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继续介绍资料: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入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资和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师:从第二段文字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信息呢?
(学生回答:鄂尔多斯的发展太依靠煤炭资源,以至于煤炭价格一跌,鄂尔多斯的经济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
师:对的,那鄂尔多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开始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市非煤
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4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鄂尔多斯时曾说,鄂尔多斯继“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之后,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
师:鄂尔多斯发展的故事讲完了,那同学们从我刚讲的三段故事中读出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鄂尔多斯的发展从单一的依靠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师:对的,鄂尔多斯曾长期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比较普遍,生产要素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近几年来,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是45∶28∶27,而到了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发展为4.3∶54∶41.7。工业的发展不断带动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那鄂尔多斯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就称之为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呢?请大家翻开书(请同学念一下)
师: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学生回答: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整体相对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以及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三大产业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要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方式相协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师:大家回答基本正确,产业结构升级是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和比率,而产业结构优化是要通过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一定是升级,而升级不一定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因地制宜
最后:习题巩固
材料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机遇。
材料二:2012年,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成为我国外贸货运的主港区。上海港的港口早期集中于黄浦江中下游,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往长江口南岸扩展,至2005年开始使用位于杭州湾口的洋山港以满足超大型货船的停靠要求。
上海自贸区
占地面积
28平方公里
所处区域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加岛域)
发展重点
金融、航运、贸易
(1)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3分)
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1分)第二产业比重将降低(1分)第一产业比重仍将微调降低(1分)。
(2)试分析上海自贸区今后重点发展行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金融:上海的人才资源与历史基础;上海的基础设施能有效服务金融业的发展,上海良好的政策扶持等要素
航运: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枢,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超大型港口等基础设施完备
贸易:上海建有国际或区域性的交易市场平台;上海的经济腹地广大等
【教学内容】
不平衡的国际贸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较好的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2)能结合实例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四种表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各种数据图表、案例讨论,尝试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尝试提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尝试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的发展战略。
(2)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不平等的现实世界,增进国际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关注,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
【教学难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不平等的现实世界。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习资源和技术
师生活动
导入
呈现案例:《赵永晓:轮胎生意悟出的
“经济学”》
思考:为什么说“现在做生意,和全世界都有关系!”
国际贸易的含义
教材
补充:国际贸易的三种内容
阅读:教材
思考:世界贸易量最大的货物
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
PPT呈现:2004-2007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趋势、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前十名排序数据图表;
世界贸易市场分布图;
世界主要商品交易所的分布;
世界主要资本市场;
中美双方出口商品比较表;
轮胎特保案简介
阅读:图、表、文字材料
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四种表现
思考: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辩证的理解:不平等的现实世界
世界贸易组织
教材;
PPT呈现:世界区域性经济组织分布图
讨论:WTO作用
简介:欧盟
我国贸易发展成就
PPT呈现:2004-2008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讨论:我国贸易发展的成就
初步理解:顺差和逆差
案例分析
呈现案例:《赵永晓:轮胎生意悟出的
“经济学”》
初步思考: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继续提问:
主要问题设计
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内容有哪些?
2.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怎么理解?
3.为什么会发生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4.怎样辩证地分析我国的外贸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新闻中的赵永晓只是一个内蒙古普通的轮胎商,但是他为什么说“现在做生意,和全世界都有关系!”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经济全球化)
师: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国际贸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表明,1995年以前,全球外贸依存度在40%左右,到2006年已经提高到60%左右,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经济都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但是各国的贸易发展速度、参与贸易全球化的主动性与深度却是不平衡的。——引出课题:不平衡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含义】
1.定义:各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2.理解:
货物贸易:石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玉米)(三者之间的关系)
服务贸易:运输、旅游、电影音像等其它商业服务和保险项目
技术贸易: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专有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表现】
1.为什么国际贸易会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由贸易制度)
2.国际贸易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1)出示:
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前十名排序(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TO《2005年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4月
国别
出口额
占比(%)
增速(%)
国别
进口额
占比(%)
增速(%)
德国
9707
9.3
7
美国
17327
16.1
14
美国
9043
8.7
10
德国
7741
7.2
8
中国
7620
7.3
28
中国
6601
6.1
18
日本
5958
5.7
5
日本
5161
4.8
14
法国
4592
4.4
2
英国
5012
4.7
6
荷兰
4013
3.9
12
法国
4958
4.6
5
英国
3779
3.6
9
意大利
3797
3.5
7
意大利
3668
3.5
4
荷兰
3579
3.3
12
加拿大
3596
35
14
比利时
3204
3.0
12
比利时
3296
3.2
7
加拿大
3201
3.0
14
世界总额
103931
100.0
13
世界总额
107531
100.0
13
学生分析、讨论以上数据,得出结论1:国家之间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国际贸易额居前列的多为发达国家。
(2)出示:世界贸易的交易中心分布图、世界主要商品交易所分布列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分布列表:
学生分析、讨论以上图表,得出结论2:世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
(3)出示:中美双方出口商品比较表(前五位)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商品结构差异很大。一般说来初级产品的价值低,制成品的价值较高,因此,这两类国家之间又存在不等价交换。
(4)案例讨论:“轮胎特保案”
教师简要介绍“轮胎特保案”的始末,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这个特保案对我国的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请学生阅读教材P94页专栏材料。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4:发达国家利用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
(5)深度讨论:我们国家该怎么应对贸易摩擦?
产业作结构调整或者优化;
面对贸易摩擦,要十分重视加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多方联合,团结起来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西方的市场规则来处理国际贸易摩擦,去赢得国外市场。
通过WTO来协调解决争端。
【世界经济组织】
1.WTO
学生谈我了解的WTO。
教师补充:前身GATT1847年,中国是缔约国之一;1995年成立世贸组织,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多哈会议上正式加入,现有144成员国,一些发展中国家贸易地位显著提高,但另一些国家则被更加边缘化,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性加剧
2.区域性的贸易组织
学生例举:EU/NAFTA/APEC/ASEAN
【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成就】
再回到案例中,看最后一节。首先这一段文本表明中国与世界的高度依存度。
出示一组数据。2004-2008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等。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年的国际贸易成就。
教师补充:我国每年几乎都是贸易顺差,这并不一定是好事。
经济学家王福重:顺差并不表明就占了别人的便宜,得到了什么好处,也许它的危害更大一些,而逆差也与吃亏无关,或许还占了别人的便宜呢。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我们教材上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描述值得斟酌。这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绝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生产的,然后销往其本国。
【案例讨论】
最后,再回到开头的案例。
1.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贸易战略?
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上两个战略措施,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2.关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可以继续提问,并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提醒学生:这些问题不一定都能马上找到答案,但是,要与美国、与欧盟较量的话,中国的对外贸易需要创造性思维。
【教学反思】
这是我花时间最多准备的一堂课。因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但涉及的概念又很多;学生恍惚都能看的懂,但其实很难理解个中含义。而这部分知识也是自己比较欠缺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读了郎咸平、宋鸿兵等关于国际贸易的书籍,并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大学教授的文章,引用了国家数据库中的一些数据。在教学设计上我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讨论为形式。整节课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学生的思维也较活跃。
亮点之处:资料丰富,数据严谨;案例教学,生活性强。
改进之处:问题设计要更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对症下药”。
【教学内容】
第三产业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结合实例分析第三产业的地域差异。
(2)学会结合实例及地图分析商业区位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法,能够将第三产业进行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商业区位的选择,并且能对某一商业区位布局的要素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与生活最密切的第三产业,关注城市,感受生活和热爱生活。
(2)更好地理解、综合性分析商业区位选择的要素。
【教学重点】
1.第三产业的分类
2.商业区位因素及其运用原理分析,评价某一商业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商业区位因素及其运用原理分析,评价某一商业区位选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几次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产业农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产业,同学们可以举例说出我们身边有哪些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吗?
(学生发言:教育、商业、医疗、交通等)
师:那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第三产业,(出示ppt)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他各项事业,第三产业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新课学习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第三产业,那么跟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地域差异不是很明显,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第三产业,根据它们分布的特征来总结一下。
(出示ppt)首先比如像通讯、医疗、教育、商业、服务业等,这些部门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只要有人集聚的地方,就要配备这些部门,那我们称这一类为遍布性行业,它们没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遍布各个城市。简要的说就是哪里都有,哪都需要;(出示ppt)第二类是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性较强的第三产业,比如像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老师举例:那比如云南、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跟它的优美的自然景观是分不开的;上海成为航运中心与它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优越位置是分不开的);
第三类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与城市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比如:纽约、东京、伦敦(可以先让学生发言,总结纽约这些城市的特征,然后老师总结)
(学生发言: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等)
老师总结:这些城市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基础设施良好,交通发达,腹地广阔,又大量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有广泛的文化影响。
课堂讨论:正如我们刚刚提到的云南是旅游业发达,而上海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中心,那么如果云南省像上海市一样重点发展金融业会是什么前景?(同时让学生结合书本讨论)
(学生发言:云南省不像上海一样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以此不能发展金融业)
老师总结:上海发展金融业的优势在书中,请大家在书中划出;再请大家看书云南的旅游业,我们可以从图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发言: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老师补充: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旅游业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之所以能成为云南支柱产业,是与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分不开的,同理,由于云南不具备第三类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因此难以发展成为我国或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总结:刚刚我们讨论了云南为什么不适合发展金融业,而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也就是告诉我们发展第三产业既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发挥社会经济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又要依据区域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来规划发展目标。重点在于四个字因地制宜。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第三产业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第一类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就是它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那么在区域中一些第三产业的规模、数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它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我们在第三产业的概念中可以知道第三产业是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所以它又具有服务性的特征;
(跟学生提问,开网店是否属于第三产业?)
(学生回答:属于或不属于)
师:开网店属于第三产业,像开网店门槛低,因此第三产业还具有易行性的特征。
师:刚我们讲了第三产业的分类及特点,那么商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影响商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又有哪些呢?(出示ppt)上海徐家汇商业中心是一个仅次于南京路的商业中心,那么我们就以徐家汇商圈为例,讨论影响徐家汇商圈商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学生发言:徐家汇交通便捷,有很多公交和地铁经过;商厦很多,商业繁荣等)
老师总结:(出示ppt)
(1)20多条的公交线路和地铁一、九、十一号线等轨道交通线在此经过表明徐家汇商圈交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众多高级商厦、高档商品店在此布局,如港汇广场、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美罗城等,大量商家云集表明徐家汇商业区集聚效应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如天钥桥路的餐饮一条街、衡山路的文化休闲街等,这种集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商业特点,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了各取所需的购物需求。
(3)由(1)(2)可知,徐家汇商圈流动人口多,消费量大,消费水平高的特点
(4)徐家汇商圈在上海的位置表明这里的地价较高
师:那么我们由徐家汇商圈的区位条件,是否可以归纳出一般的商业区位选择呢?让学生从上面四点归纳出一般的区位选择要素
(学生回答:交通、人口等)
老师总结:(出示ppt)
(1)交通:离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站点比较近的地方都是商业选址的理想场所
(2)人口:人口多,密度大,使商品流通量大,周转快,购销活动频繁,可以形成一系列大的商业中心
(3)集聚:商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集约使用土地,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扩大商业的知名度,节约顾客的购物时间和交通费用,提高商业效益。
(4)地价:商业利润高,多位于地价高的城市中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影响商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请同学们试着用刚刚讲过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上海五角场利于商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出示ppt图片)
(学生发言:商城较多,商业集聚较好,吸引较多人口、公交、地铁直达,交通便利)
老师总结:交通便捷,内有3号,10号线,中环高架、公交、轨道交通立体连接,便捷的交通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周边商业集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师:最后我们简要的介绍国际贸易,请大家翻开书,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出示ppt)
国际贸易通常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交易活动。
(出示ppt列举资料)
师: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在手机行业排行前三的是哪几个吗?(可以在班级中让同学举手,用苹果的有多少人,用三星的有多少人,用国产手机的有多少人)
(学生举手回答)
师:那大家知道排第三的是哪家吗?是华为,华为一直试图进军美国市场,但几率几乎为零,原因就在于美国一直在为我们设置贸易壁垒(出示ppt,介绍华为近几年遭遇的部分贸易壁垒)
总结: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不平衡,那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让学生看书总结,四点)
其一:国家之间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国际贸易额居世界前列的多为发达国家;其二:世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等价交换;其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包装等标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
师:由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利益冲突和贸易纠纷,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国际间的贸易谈判来解决,那么目前负责国际谈判的世界经济组织就是WTO。
(简要介绍WTO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时间)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经拥有151个成员,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WTO的宗旨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取消歧视性的贸易行为来提高缔约国的生活水平。WTO核心:促进贸易自由化;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
师:最后学生们打开书,自己阅读了解世界主要有哪些区域贸易集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徐家汇商圈为例分析了商业区位选择的条件,由特殊的例子归纳出一般的商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然后由华为的例子引导出国际贸易的不公平,以及国际贸易不公平的表现,总的来说所要教学的内容基本讲到,但是在课堂控制上面还是欠缺,上课不够严肃,需要改进。还有就是知识点的过度上面太过僵硬,不够顺畅,知识点的讲解太过照本宣科,不够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