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3: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生产存在的地域特征;
(2)能够说出水田农业、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等七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归纳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说明成因,进一步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2、方法与过程
(1)利用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特点,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归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团队协作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业生产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
(2)领会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感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认识科技进步对农业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生产特点及其成因。
难点:利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展示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景观图
教师: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什么原因呢?
归纳: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呢?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地域内形成的具有不同部门结构和特点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师:我们生活在上海,每天的主食是米饭。为什么我们以米饭为主食呢?这当然跟我们上海的农业生产类型有关,那我们上海是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呢?
归纳:水田农业
教师:除了我们上海,还有哪些地方也分布着水田农业?
读图: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
归纳:水田农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教师: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分布着水田农业?
归纳:这与当地的气候有关。
教师: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归纳:这些地方以季风气候为主,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的生长。所以水田农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提问:由于纬度位置差异,热量条件不同,因此从水稻种植区的北部到南部,一年分别可以种植几季水稻?
学生讨论。
归纳:从北部一年种植一季水稻逐渐向南部种植双季水稻和三季稻。热量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
提问:水稻在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水,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因此水稻适宜在何种地形区种植?
学生思考。
读图归纳: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季风区内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里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地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必须修建梯田和充足的灌溉水源。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说出水稻生产的大致过程及与劳动力的关系。
学生思考。
读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考虑为什么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以及种植水稻与人口的关系。
学生思考。
归纳:因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我们把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而进行精耕细作的经营管理方式称为劳动集约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多,是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亚洲的主要水田农业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因此,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史,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归纳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提问:亚洲的水田农业是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归纳:
1、小农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
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人家耕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地的水稻天一般都少于1公顷。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地上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3、机械化水平和科学技术很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着自己的劳动能够完成农业活动,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在投入资金购买农业机械,因此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在亚洲,除了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农民种植水稻主要凭经验。因此农民对种植水稻的科技投入很低,因此,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为此,亚洲一些国家的政府都在大力推广新科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了3~5次,每次增产幅度达10%以上。最近,袁隆平院士研究无性杂交水稻取得成功,使水稻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在我国农业的新增产值中,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占30%以上,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值已达到60%以上。
4、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
总之,我国的水稻生产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必将得到改善,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力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刚才我们从地图中了解到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那么在我国季风气候区是否都分布着水田农业?
读图: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
归纳:不是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才是水田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教师:那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又是什么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呢?
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小麦分布图
归纳:这些地方年降水量比水田农业地区少,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但在250mm以上,人口分布比较稀疏,人口密度低,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教师:这些地方比较缺水,以小麦、玉米、高梁、棉花、花生等较为耐旱的农作物的种植为主。由于人口密度低,采用传统耕作方式,所以生产水平很低。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我们称这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传统旱作农业。
归纳: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主要区位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 气候相对干旱,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地形平坦
生产特点
耕地为水田,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较低,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产高,商品率较低 耕地为旱地,商品率低,农业对自然依赖较大,一些发展中国家机械化水平较低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高梁、大豆等
我国分布地区举例 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的绿洲地区等
教师:上述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都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250毫米的地区。那么在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又分布着怎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这些地区可以种植庄稼吗?
归纳:这些地区都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在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种植庄稼,应该以畜牧业为主。
教师:那么,畜牧业地区主要有哪些牲畜呢?
归纳: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的牲畜,除了牛羊,还有马、骆驼、牦牛等。
教师: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各地分布的牲畜不同呢?
归纳:这与降水量多少有关系。
教师:是的,各地放牧的牲畜类型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牛、绵羊、马、山羊、骆驼的顺序大致反映了降水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读图:年降水量图,推测一下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
学生:发展的是游牧畜牧业。
教师:由于这些地区干旱,牧民们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牧草生长的情况,驱赶牲畜,逐水草而流动。通过放牧牲畜以适应降水不足的干旱地区的一种自给性农业,就称为游牧畜牧业。
读图: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找出游牧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
归纳:在世界上用于游牧畜牧业的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中亚及非洲南部的一些地区,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部分畜牧业也属于这种类型。
教师:除了这些地区的游牧畜牧业,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畜牧业。
读图:牧场畜牧业的图片
教师:这种畜牧业称之为牧场畜牧业,这种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
读图:世界牧场畜牧业分布图
归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
教师: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牧场畜牧业呢?牧场畜牧业有什么特点?牧场畜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P67,新西兰的畜牧业。读图 :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
归纳:
区位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特点:实行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我们把这种畜牧业称为牧场畜牧业。
思考:牧场畜牧业和游牧畜牧业,有什么不同?
归纳:牧场畜牧业实行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游牧畜牧业,规模较小,“靠天养畜”。
教师: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有着大面积的草场,能否采用新西兰牧场畜牧业的生产模式?
教师: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牧场畜牧业的生产模式。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游牧畜牧业、牧场畜牧业。
教师: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
展示有关地中海型农业资料。
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中海型农业,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学生选取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如有问题,鼓励提出。
教师归纳总结:
地中海型农业:
分布:南欧、西亚、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及面北美洲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区。
特点: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主要农产品:种植的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为主的各物、蔬菜和各种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如油橄榄、无花果、葡萄和柑橘等。
展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的资料和图片。
西欧 农作物 小麦、玉米、牧草、饲料 规模大
北美 牛、羊 现代化
澳大利亚 牲畜 猪 程度高
生产谷物 家庭生产
我国农耕区
饲养家禽 规模较小
展示:热带种植园农业的资料、图片,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请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分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热带地区。我国的海南省、、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省南部。
特点:以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商品化程度高。
原因:这些地区往往专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热带作物,农作物品种很少,甚至是单一的,这种经济结构,我们称之为“单一经济”,是宗主国为把其殖民地变为原料供应地而极力推行的一种经济模式,强迫殖民地国家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供应出口的经济作物,使得这些农产品或为其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直到今天,热带种植园农业地区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仍与西方大国经济紧密相连,深受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这些地区的商品化与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地区的商品化有本质上的不同。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应该认识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同时,大家也能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早就提出了科技兴农的口号,下面我们来看个案例。
案例分析:美国的小麦生产和我国东北小麦生产的异同,我国小麦种植区要提高生产水平,实现现代化还要做哪些工作?
展示:学习资料,两地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分布图,人口、工业和科技等文字资料,完成美国小麦生产区位和我国东北小麦生产区位因素表。
美国的小麦生产
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
区位优势
区 位 因 素 区 位 优 势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我国东北地区的小麦生产
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区位优势:
区 位 因 素 区 位 优 势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平原广阔,宜农荒地多
土壤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
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交通较发达
工业 工业发展早,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还不够高
归纳:
共同之处:1、地形 以平原为主
2、气候 夏季多雨,气温较高
3、水源 充足
4、土壤 深厚肥沃
5、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主要面向市场
不同之处:1、美国 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地广人稀
2、我国 东北大面积可垦荒地
可借鉴之处:1、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机械化程度,储存、加工、运输的领先技术等)
2、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3、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我们把学过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起归纳一下:
农业地域 类型 主要分布
地区 自然环境
特点 社会经济
特点 农业生产
特点 主要农产品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游牧畜牧业




牧场畜牧业




地中海型农业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热带种植园 农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