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蓝盈盈(yínɡ)
窑洞(yáo)
衷肠(zhōnɡ)
迂回(yū)
慰问(wèi)
爽快(shuǎnɡ)
骤然(zhòu)
寒噤(jì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奔
(2)恶
2.语境辨析法
(1)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
(2)对煤炭行业供给(jǐ)侧改革,我们给(ɡěi)以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带转型概念的几家煤业。
(3)她说出了一个埋(mái)藏在心里十多年的秘密,他听后连声埋(mán)
怨她为什么不早说,否则也不用受那么大的苦了。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惦记·惦念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惦念: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挂念着。“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如公婆也很惦记我。“惦念”指老在想念,如母亲老惦念着远方的儿子。“惦念”程度比“惦记”深,时间长,想念次数也较多。
(2)障碍·故障
障碍:①挡路,使不能顺利通行。②阻挡前进的东西。故障:(机械、仪器等)发生障碍或出了毛病。“障碍”可指具体事情,也可指抽象事物,如思想障碍。“故障”着重于机器出现问题,如汽车发生故障。
2.明确词义
(1)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2)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3)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4)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车水马龙,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喧、敬礼、握手。我找了一个靠墙的地方坐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喧—暄。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________________。
A.减员不少,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给养困难,极需休整
B.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
C.减员不少,极需休整,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
D.减员不少,给养困难,极需休整,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
B [要明确这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极需休整”是结果,应该放在最后,排除CD。“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表示递进应放在“给养困难”之后。]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成分残缺,无宾语。在“迂回敌人”后加“的任务”。
[资料链接]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当时的红军只能向经济、交通都比较落后,国民党统治也相对薄弱的中国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转移。这样,红军的战略转移便发展为万里长征。各部红军转移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了途中各部的会师,并由局部会师发展为三大主力会师,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西北。
回忆录
回忆录共有两种形式:(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一般不拘于形式,内容也未必完备;(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记述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起源: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
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到了近代和现代,回忆录这种文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因此,同这些伟人共事过的、接触过的人,就撰写回忆录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
[文本鉴赏]
本文讲述的内容是红四军团进入吴起镇之后,依然受到敌人的追击。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设围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斗后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总结。全文表达了对长征取得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答案:①围歼敌军 ②喜悦之情
任务一 鉴赏表达技巧
1.文章是如何描写红四军团到达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要到达吴起镇时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了。运用了“顿时”“沸腾”两个词语表达了战士们在长久的坚持之后,即将完成任务的喜悦之情。(2)同志们“欢叫着”“冲着”等词语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愉悦心情。(3)文章还回忆了长征路上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现在终于胜利,“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所以“激动”“兴奋”。
2.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围歼敌人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
(3)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
任务二 理解文章的内容
3.在文中介绍吴起镇名字的由来和现状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说明吴起镇的由来,让读者了解吴起镇。(2)吴起镇“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与“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苏维埃政权在此地的强大。
4.仔细阅读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说说这些论述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
(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
(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
(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任务三 赏析人物形象
5.通过“我”与小平同志的对话,谈谈小平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平易近人。见到自己的下级,亲切问候。(2)关心同志。要求给宣传队、机关的同志做衣服。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角度”
1.从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1)许多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任务四 合作探究
6.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谈谈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3)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5)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襁褓(qiǎnɡ
bǎo)
频繁(pín) 安顿(dùn) 无辜(ɡ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扎 (2)挑
(3)横
2.语境辨析法
(1)勇于创(chuànɡ)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ɡ)伤。
(2)当听到了这些充满恶(è)意的流言后,他立即表示了对此说法的厌恶(wù),并告诉记者自己身体不适,一直有恶(ě)心的感觉。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安置·安顿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安置”强调人或事物有个适宜的处所。“安顿”则强调安排妥当,有了着落。
(2)彷徨·徘徊
彷徨: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犹豫不决。徘徊:来回地走。“徘徊”,中性词,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好,用于本义居多,用于比喻义则少见。“彷徨”,本义不只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一层意思,用比喻义居多。
(3)嘱咐·叮嘱
嘱咐: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不该做,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叮嘱:再三嘱咐。“嘱咐”含告诫劝勉语气,不带强制性,如嘱咐子女别贪玩,要认真学习;再三嘱咐等。“叮嘱”着重于“叮”,再三嘱咐,反复叮咛,语气比“嘱咐”重。
2.明确词义
(1)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2)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3)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4)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5)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ɡǔ)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心狠手辣到了极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辜(ɡū);心狠手辣—惨无人道。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________。
A.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好像并不遥远,但一想起来
B.但一想起来,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好像并不遥远
C.好像并不遥远,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
D.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像并不遥远
D [“好像并不遥远”是“一想起来”的结果,所以应在“一想起来”的后面,据此排除A、C两项。“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并不是“但一想起来”的结果,应该放在“但一想起来”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缺少介词造成中途易辙,在“我”前加“给”。
[资料链接]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40年,八路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华北敌后战场数十万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打击是沉重的。消灭敌伪日寇20
645人,俘虏日寇281人,八路军粉碎了日军的报复“扫荡”。就在这战火纷飞的“百团大战”中,聂荣臻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
[文本鉴赏]
本文讲述了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并给予她们慈父般的关怀和照顾,最后把她们转交给日方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赞扬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答案:①照料 ②谢恩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1.
聂荣臻正在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为什么还要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想“孩子是无罪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儿童。这充分体现了聂荣臻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2.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聂荣臻做这件事表明了我军愿意缔结中日友谊。(2)体现了聂帅对日本士兵遗孤和人民的友善、真诚,以及“国际主义精神”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
(3)这些举动感化了日本军民,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军将领高尚的情怀以及中国人民主张世界和平的决心。
任务二 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及思想情感
3.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句子中所蕴含的感情。
“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
”“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些句子描写了聂元帅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关爱之情,“抱起”“赶快”“牵着”“拿来梨子”等一系列词语突出表现了元帅对孩子的细心和关爱,细节凸显人品,更加表现了元帅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理解“情感类”词语的语境含义
(1)联系上下文语境。
这个方法是理解词语的适用方法。
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不离开包含这个词语的语境。通过这个语境揣摩“情感类”词语的内涵。
(2)多角度揣摩“情感类”词语的含义。
①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角度去理解这类词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情感产生的原因。
②从文章主旨、中心思想的角度去理解这类词语的内涵。
③从该词所在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把握其含义。
4.用文中最贴切的一个词概括聂荣臻元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菩萨”,“菩萨”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这一词语表现了聂帅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这是日本人民对聂将军的高尚品质的形象比喻,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有力见证。
任务三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文始终围绕着“关心照料”铺展开来,按照“救助—照料—送归—谢恩”的顺序,描写具体,详略得当,生动感人。课文以聂帅的一席话和一封信为载体,由事及理,读来可亲可信,令人钦佩之感油然而生,从而充分表现了其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任务四 合作探究
6.你能感悟到聂元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所领导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聂荣臻元帅胸怀宽广、平易近人,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是一位至仁至义的具有远见卓识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政治家、军事家。
(2)他所率领的是一支至仁至义的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他们具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国际主义精神。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这两篇课文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场面和细节描写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元帅悉心照料小姑娘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写法指导
运用细节描写“三注意”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具有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作品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1)细致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
(2)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炼字要精当,用词要准确。
3.迁移运用
将下面的词语连缀成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来刻画一个人物。
抓紧 扑面 行走 弓着 进 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十字路口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弓着身子,抓紧雨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素材采撷]
一
1.素材积累
长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应用角度】 “不屈不挠”“坚持”“激励”“大无畏精神”等。
2.素材应用
再走长征路,就是重温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距离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但长征仍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到爬雪山、过草地……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重走先辈走过的路,更能感受到长征的伟大,更能领会到长征的精神。
二
1.素材积累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曾是一名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在一次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我方战士发现了一个日本小女孩,是将其救下还是任其自生自灭,战士们很是矛盾。毕竟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称得上罄竹难书!聂荣臻司令员对大家说:“战争不应波及儿童,孩子是无辜的,我们要把她送回去!”随后将其带回根据地,找了一个农民,又给日军写了一封信,让农民挑着箩筐将女孩送到在城里的日本驻扎地。后来这位名叫美穗子的日本小姑娘来华访问,她眼含热泪,以额触聂荣臻元帅那双温暖的大手,以此表达她深深的感激之情。聂元帅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救了日本小女孩的事,让世人明白了宽容与爱的意义。正如纪伯伦所说:“一个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应用角度】 “宽容”“友谊”“关爱”等。
2.素材应用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对于曾经的对手与敌人,你若始终怀恨在心,拒之千里,眼前将永远横亘一座大山;你若敞开胸怀,化敌为友,就会收获一望无际的酣畅。朋友越多越好,对手越少越好,这是所有成功者的不二法门。聂荣臻宽容大度的胸怀使日本军感到非常感动和惭愧,从而使我感悟到,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那是因为只有宽恕才能抹去人们心中的怨恨和伤痛。有人说: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不要计较别人曾经伤你有多深,那些都已过去。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怀着真善美的心去看待一切。不论别人做错了什么,不要太计较。把自己的心胸放开,接受一切,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更美好。
1.[先贤语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明理知义]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成长启示]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才是孝。
2.[先贤语录]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明理知义]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成长启示] 本段文字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亦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PAGE
-
13
-(共86张PPT)
第一单元
革命精神
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
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学科素养与文化传承
板
块
二
答宥
考点链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