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六年级十一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朝廷cháo
寺庙shì
绿蔓màn
霎时chà
簸箕bò
睚眦必报yá
zhì
B、痕迹hénɡ
松散sǎn
散开sàn
刹车shà
逮捕dǎi
微波粼粼línɡ
C、荡漾yàn
肆虐sì
lüè
引擎qín
记载zài
下载zài
载歌载舞zài
D、资源zī
晶莹yínɡ
例如liè
倡议chànɡ
气氛fèn
称职chè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金壁辉煌
受益匪浅
病入膏肓
溘然长逝
B、华而不实
滥竽充数
墨守陈规
波滔汹涌
C、英雄倍出
微不足道
别出心裁
断张取义
D、世外桃源
走投无路
呕心沥血
黄粱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伙歹徒竟敢在这样的闹市区公开作案,简直让人觉得
。
②培养一种风格,学习某种打法是需要时间的,不能
。
③他俩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依然
,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④别人都很难过,有的低着头,有的抹着泪,唯独他,端坐在那里,
。
A、不可思议
操之过急
鞠躬尽瘁
神情自若
A、不可思议
一蹴而就
呕心沥血
神情自若
A、义愤填膺
操之过急
鞠躬尽瘁
无动于衷
A、义愤填膺
一蹴而就
呕心沥血
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在打基础、固根本的工作上多动脑筋,花气力,坚决摈弃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的不实做法。
A、小张五年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事本来秘而不宣,但近日还是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A、拖拉车司机急于赶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A、经过处心积虑的计划、安排,振兴民族经济的新政策终于出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想在我耳边。
A、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A、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下列诗句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B、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C、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崖。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B、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
C、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kānɡ
kǎi
fàn
làn
dànɡ
yànɡ
ti?
qiāo
cuǐ
càn
ēn
cì
(
)
(
)
(
)
(
)
(
)
(
)
diān
bǒ
lián
tà
dīnɡ
pá
pán
jù
kū
jié
hé
ǎi
(
)
(
)
(
)
(
)
(
)
(
)可亲
三、主题探究。(8分)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只有一个地球,意思是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别无去处。(
)
(2)《三黑和土地》是苏金伞写的一首现代诗,表现了农民对土地深深的热爱。(
)
(3)《青山不老》描写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
(4)《书湖阴先生壁》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格性情的欣赏之情。(
)
2、读文章,学会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4分)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
。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古诗词与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11分)
1、
,
多少楼台烟雨中。
2、一水护田将绿绕,
。
3、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
,
。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我们会想起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4、古诗中很多诗句都运用了典故,比如“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你还知道课外古诗中用典故的诗句吗?
,
。
5、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同样,人生中的生老病死、失败挫折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与其暗自垂泪、一蹶不振,不如顺应自然规律,以
,
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生活才是明智之举。
6、
五行:
五谷:
五音:
五官:
4、名著阅读。(3分)
1、《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
,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
1、《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
,恩将恩报的人是
。
六、阅读
(1)非连续性文本(6分)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
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3、“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文言文阅读(6分)
吕文穆公①
(
蒙正
)
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②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注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昔贤之所难也
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C、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D、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B、闻者叹服
C、魏王雅望非常??????????
D、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3、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
(1)记叙文阅读(14分)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
“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
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1、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请简述“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他分别在干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线索是
,这个线索表现的是孙犁先生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自然段,作者使用了省略号作为一个自然段,想表达怎样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评价一下本文的题目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七、习作(3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哪一种境遇当中呢?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B
)2、(
D
)
3、(
A)
4、(
A)
5、(
C
)
6、(
D
)7、(D)
8、(
B
)
二、看拼音写词语。
(
慷慨
)
(
泛滥
)
(
荡漾
)
(
铁锹
)
(
璀璨
)
(
恩赐
)
(
颠簸
)
(
连闼
)
(
钉耙
)
(
盘踞
)
(
枯竭)
(
和蔼)可亲
三、主题探究。
1、(1)(√
)(2)(
√
)(3)(
√
)(4)(
×
)
2、读文章,学会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
地球的渺小。
(2)这段话运用了
列数字
、
做比较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地球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告诉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地球
。
四、古诗词与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3、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我们会想起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4、古诗中很多诗句都运用了典故,比如“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你还知道课外古诗中用典故的诗句吗?
示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同样,人生中的生老病死、失败挫折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与其暗自垂泪、一蹶不振,不如顺应自然规律,以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生活才是明智之举。
6、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谷
稻、麦、黍、菽、稷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官
眼、舌、口、鼻、耳
4、名著阅读。
1、《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
晴雯
,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
史湘云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王熙凤
,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贾探春
。
2、《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
陆谦
,恩将恩报的人是
鲁智深
。
六、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6分)
1、(C?)
2、①
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②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
3、不能。“几乎”表示程度,是十分接近的意思。说明手机使用率高,但并不排除没有使用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文言文阅读
1、
(?C?)
2、(?C?
)
3、①严于律己,秉公处事;②胸怀坦荡,不为物累。
(1)记叙文阅读
1、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言不惭:答案略
解释本意和文中意
如释重负:答案略
解释本意和文中意
1、
请简述“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他分别在干什么?
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1分)。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1分)。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
3、本文的线索是
套袖
,这个线索表现的是孙犁先生
第九自然段的两句均可,学生只选择其中一句也可给全分
。(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5、第⑧自然段,作者使用了省略号作为一个自然段,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本段是一个省略号单成一段,作者是想说明,之后的多次见到孙犁先生,都见到了他的套袖,也从每次都有的套袖中,认识到了孙犁先生独特的品质。
6、请评价一下本文的题目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首先文章的题目就点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其次文章的题目也包含了本文的重要线索;(答对前面两点可得满分)
题目就让读者有兴趣继续阅读,深入了解这样一个人物。
七、略
PAGE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