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本文体裁:神话
什么是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跟迷信不同,它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另外有时指荒诞的无稽之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 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 其杖,化 为 邓林。
竞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想
到
黄河
足够
往北
到
遗弃
成为
桃林
能够
渭河
他的
在半路上
就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 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 其杖,化 为 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上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河:
走:
一定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哟!
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跑
今义----步行
起因……
复述课文
经过
结果
尾声
逐 渴 饮
死
化
知识连接1
饮
背
诵
思
路
渴
死
化
走(逐)
一、问题探究
夸张。
.2、文中说夸父把黄河和渭水一下子喝干,运用一种怎样的写法?
①和太阳竟跑。
②喝干黄河和渭水仍不解渴。
③死后,其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1.文中说夸父神奇在哪里?
既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又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的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话?
知识连接2
4.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
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正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表现,表现人类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斗争精神的反映。
.你认为夸父这样的结局值得吗?
从探索未知世界的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
夸父形象分析:
他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文章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后来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知识链接夸父逐日(动画片).swf
仿造例句,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 也是一种逐日
例: 勇于坚持,也是一种逐日。坚持就是始终怀着一颗纯粹的心,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没有后悔,千百次摔倒,又千百次站立。
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
说说看
打开你的知识库,我们来比一比吧。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女娲补天》中的女娲
《大禹治水》中的大禹
《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黄帝擒蚩尤》中的黄帝
…… ……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请说出神话名称。
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精卫填海
共公撞山
嫦娥奔月
哪咤闹海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山名jiū zhè桑树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通“纹” huì
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
它的叫声很象自己呼叫自己
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所以化作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yīn填塞
在那里
有一天我也要起程
像夸父一样长跑
追随心中的太阳
旅程寂寞而又漫长
黑暗、混沌并不能使我慌张
瓦砾、荆棘困不住我的步伐
疲累 也不能叫我缴械投降
内心总燃烧着一团火焰
我知道
太阳如启明星般
在前指引我方向
“逮至(到)尧之时,十日并(一起)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淮南子·本经训》
“当尧之时,天下犹(还)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禽兽逼(威胁)人……”
——《孟子·滕文公上》
链接资料
桃被当作镇邪驱恶的神物。《庄子》中有:“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如童子也。”
桃还是福寿的象征。过去奉桃为“仙果”,认为吃了可以长寿不老。《神农经》说得更神:“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临死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 《诗经 国风 周南》有这样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华。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共22张PPT)
《淮南子》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明确文中蕴涵的哲理。
3、了解夸父、共工的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文学常识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三)补充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据说共工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共工重视农耕,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以灌溉农田的办法。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论力气,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何谓“五帝”?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不周山”何意?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读准字音
颛顼 水潦
Zhuān xū
lǎo
(二)解释字义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
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
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从前
撞击
绳子
断绝
倾斜
所以
够、达到(陷塌)
积水
归向
这里
这里
(三)译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
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
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前,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
共工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
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
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感知课文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经过:
★ 结果:
“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柱折,地维绝
探究文意
4、“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问题探究:
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5、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朗读背诵课文
古代神话故事的记载都较为简单和朴素。请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的情形。(50字以上)
作业:
背诵、默写《夸父逐日》和《共工触怒不周山》。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 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