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

文档属性

名称 登上地球之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01 19:07:43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珠穆朗玛峰简介
中国西部的山脉 ,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起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北坳冰墙
屈银华 贡布 王富洲
字词检测
砭骨 履践 崔巍 冰镐阴霾 余暇 耸立 滞留 迸散 窒息 匍匐 缭绕
镶嵌 养精蓄锐 体力不济
bīng g o
pú fú
biān gǔ
lǚ jiàn
cuīwēi
yīn mái
yú xiá
sǒng lì
zhì liú
bèng sàn
zhì xī
liáorào
xiāng qiàn
tǐ lì bú jì
yǎng jīng xù ruì
乏味(fá)
泛滥(fàn)
针砭时弊
竹篙(gāo)
茼蒿(hāo)
枯槁(gǎo)
稿件(gǎo)
春色撩人
眼花缭乱
声音嘹亮
穷困潦倒
瞭望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崔巍
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头晕眼花(tóu yūn yǎn huā)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
踩踏、践踏。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砭骨
履践
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比喻在某事中失去了方寸
登山装备
登山绳
岩石锥打入岩石缝中,用于悬挂绳索,起保护作用
岩石钉
安全带
上升器陡峭地形上升或保护时和安全带、主绳配合使用。
绳套吊带常作为设保护点时使用。
铁锁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于自我保护
冰镐是固定冰锥、雪锥时的工具,近几年已很少使用。
冰锤
冰爪
雪套目的是防止风雪灌入高山靴内。
雪杖在较缓的地形中代替长冰镐,并兼探裂缝之用。
头盔防止雪块、冰块、石块等飞落而造成意外。
雪鞋积雪特别厚时,具有防止深陷的作用。
小冰镐指长度不超过55cm的冰镐,多为钢指,主要用于攀冰。
下降器利用主绳下降时使用,铝合金、钢制。
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
活动简介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
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
“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
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
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
并安全返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
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
的冲刺。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
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5120米
6400米
7600米
8300米
顶峰
3月27日傍晚
28日,另一批队员出发。4月11日到达7300米
5月29日,队员经过两天到达7600米 。5月3日登上8600米并安全返回大本营。
本文
大本营
8500米
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巅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4~8段)
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
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
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第一部分(1~3段)
四名勇士轻装出发。
〈二〉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
遇到的
困难
1、山路陡峭
2、天气严寒
3、身体虚弱
4、高山反应
5、缺乏氧气
6、黑夜登山
靠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団结合作、
敢于牺牲的精神
来克服
写作借鉴:
1、请慨括出文中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件?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从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岩壁陡滑危险,用“人梯”翻越,黑夜中攀登的艰险及想到英国登山家的失踪);二是详写了刘连満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这样写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懂得记叙复杂的事件应:
a.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b、有重点地记叙,其余情节则可略或一笔带过;
c、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 (第1段)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第17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 等等。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
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品味词语的表达作用
示例: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特制的高山靴在滑陡的山路前也无能为力,有力地表现了登山的艰难程度。)
1、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
表现了队员们凝聚全部精力攀登的情形。
2、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
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更突出上升速度之缓慢,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攀登的艰难。
小结:
1、这篇新闻报道,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贱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世纪。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2、作者采用详略得当方法处理材料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本文文体为:通讯。通讯是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具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