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律的应用
2.6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适当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
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养成善于思考,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
在运算中灵活地使用运算律.
知识回顾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a
+
b
=
b
+
a
a
+
b
+
c
=
a
+
(
b
+
c
)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表示为
a-b=a+
(-b)
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4.5
-
3.2
+
1.1
-
1.4
=
1.3
+
1.1
-
1.4
=
2.4
-
1.4
=
1
(
km
)
.
解法一:
解法二:
4.5
+
(
-
3.2
)
+
1.1
+
(
-
1.4
)
=
1.3
+
1.1
+
(
-1.4
)
=
2.4
+
(
-1.4
)
=
1
(
km
)
.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4.5
-
3.2
+
1.1
-
1.4
4.5
+
(
-
3.2
)
+
1.1
+
(
-
1.4
)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4.5
+
(
-
3.2
)
+
1.1
+
(
-1.4
)
=
4.5
+
1.1
+
[
(
-
3.2
)
+
(
-1.4
)
]
=
5.6
+
(
-
4.6
)
=
1.
例2
计算:
做一做
下表是某年某市汽油价格的调整情况:
注:正号表示比前一次上涨,负号表示比前一次下降.
与上一年年底相比,
11
月
9
日汽油价格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元?
–
140
+
290
+
400
+
600
–
220
+
300
–
190
+
480
=
–
140
–
220
–
190
+
290
+
400
+
600
+
300
+
480
=
–
550
+
2070
=
1520
答:每吨汽油上升了1520元.
随堂练习
计算:
(1)33.1
-
(
-
22.9
)
+
(
-10.5
);
(2)(
-
8
)
-
(
-15
)
+
(
-
9
)
-
(
-12
);
(3)
;
(4)
.
解:(1)33.1
-
(
-
22.9
)
+
(
-10.5
)
=
33.1
+
22.9
-
10.5
=
56
-
10.5
=
45.5
(2)(
-
8
)
-
(
-15
)
+
(
-
9
)
-
(
-12
)
=
-
8
–
9
+
15
+
12
=
-17
+
27
=
10
(3)
(4)
练
习
1.某市客运管理部门对“十一”国庆假期七天客流变化量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数据如下
(用正数表示客流量比前一天上升数,用负数表示下降数):
与9月30日相比,10
月
7
日的客流量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
20
–
3
–
10
–
3
+
2
+
9
+
3
=
20
+
2
+
9
+
3
–
3
–
10
–
3
=
18
(万人)
答:与9月30日相比,10
月
7
日的客流量上升了18万人.
2.10
名学生参加体检,体重的测量结果(单位:kg)如下:
47,48,37.5,42,45,40,38.5,34.5,38,42.5.
这
10
名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47,48,37.5,42,45,40,38.5,34.5,38,42.5.
解:取40作为标准,比40多记为“+”,比“40”少记为“-”.
+7,+8,-2.5,+2,+5,0,-1.5,-5.5,-2,+2.5.
7
+
8
-
2.5
+
2
+
5
+
0
-
1.5
-
5.5
-
2
+
2.5
7
+
8
-
2.5
+
2
+
5
+
0
-
1.5
-
5.5
-
2
+
2.5
=
7
+
8
+
2
+
5+
2.5
-
2.5
-
1.5
-
5.5
-
2
=
13
13÷10
=
1.3
40
+
1.3
=
41.3
(
kg
)
答:这1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是
41.3
kg.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共23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6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算出生活中抽取卡片玩游戏的例子,体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最好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再计算.
学习目标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为
a-b=a+
(-b)
请按下列规则做游戏:
(1)每人每次抽取
4
张卡片.
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
(2)比较两人所抽
4
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
小丽抽到的
4
张卡片依次为:
-3
7
0
5
她抽到的卡片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3
+
7
-
0
+
5
=
9
小彬抽到的4张卡片依次为:
4
-5
他抽到的卡片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分析:
这个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
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为
=
7
9
>
7
所以,小丽获胜.
例1
计算:
(1)(
)
+
-
;
解:(1)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5
)
-
(
-
)
+
7
-
.
(2)
(
-
5
)
–
(
-
)
+
7
-
=
(
-
5
)
+
+
7
-
=
(
-
)
+7
-
=
-
=
.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总
结
a
+
b
-
c
=
a
+
b
+
(-
c)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其中每两个数间的运算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法则进行.
随堂练习
计算:(1)
;
(3)(
-
11.5
)
-
(
-
4.5
)
-
3;
(4)
(2)
解:(1)
(2)
(3)(
-
11.5
)
-
(
-
4.5
)
-
3
=
(
-
11.5
)
+
4.5
+
(
-
3
)
=
(
-
14.5
)
+
4.5
=
-10
(4)
练
习
如图,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
3
km
到达小彬家,继续走了
1.5
km
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
9.5
km
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
(1)
小明家在超市的什么方向,距超市多远?以超市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
1
个单位长度表示
1
km,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家、小彬家和小颖家的位置吗?
0
3
4.5
-5
超市
小明家
小彬家
小颖家
单位km
(2)小明家距小彬家多远?
0
3
4.5
-5
超市
小明家
小彬家
小颖家
单位km
3
-
(
-
5)=
3
+
5
=
8
(km).
答:小明家距小彬家
8
km.
(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0
3
4.5
-5
超市
小明家
小彬家
小颖家
单位km
3
+
1.5
+
9.5
=
14
(km)
答:货车一共行驶
14
km.
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a
+
b
-
c
=
a
+
b
+
(-
c)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共21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6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表示,体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时教学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右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m),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作为
0
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作什么?
35.3
33.4
22.6
11.5
流花河水位
最高水位
警戒水位
平均水位
最低水位
水位
高度/m
记作
最高水位
35.3
警戒水位
33.4
0
平均水位
22.6
最低水位
11.5
+1.9
-
10.8
-
21.9
下表是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1)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周二水位最高,在警戒线之上.
距离警戒线:
0.20+0.81=1.01(m)
(1)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周一水位最低,在警戒线之上.
距离警戒线:
0.20
m.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上升了
0.6
m.
+0.20+0.81+(-0.35)+0.03+0.28+(-0.36)+(-0.01)=0.6(m)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3)完成下面的本周水位记录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记录/m
33.6
34.41
34.06
34.09
34.37
34.01
34
(4)以警戒水位为
0
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变化情况.
0
0.2
0.4
0.6
0.8
1.0
随堂练习
光明中学七(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
160
cm.
(1)下表给出了该班
6
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cm).试完成下表:
162
160
-
6
163
+5
162
160
-
6
163
+5
(2)这
6
名学生中谁最高?谁最矮?
(3)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小山最高,小亮最矮,相差11cm.
问题解决
一位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收缩压的变化情况.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收缩压为
160
单位.
(1)请算出星期五该病人的收缩压;
(2)请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该病人这
5
天的收缩压情况.
30
–
20
+
17
+
18
–
20
=
30
+
17
+
18
–
20
–
20
=
25
(单位)
解:(1)
160
+
25
=
185(单位)
答:星期五该病人的收缩压为
185
单位.
160
170
180
190
200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星期
收缩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