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地理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类型。
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相对高度。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相似处和不同处,理解这些基础概念。通过简单的模型,理解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三)情感与价值观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2、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与学法】:读图指导法,归纳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简易模型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开门见山,进入新课。
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P33):什么是海拔?判读A、C的海拔高度。什么是相对高度?判断A、C两点的相对高度。
观察地图,阅读题目中的小字资料,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并完成题目。
陆地地形
(指导读图2-39、2-40、2-41、2-42)阅读P34文中内容,结合对比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异同,并介绍盆地。对照“地图册”世界地形图,找出“地形之最”
对比地图,找出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异同点,理解记忆这两组知识点。结合“地图册”和老师的指导,找出“地形之最”。
强调
明确两大山脉带。一、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认真聆听,做好必要的知识点记录。
海底地形
(过渡)陆地上有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海底又是怎么样的呢?读图2-44找出海底又几种地形类型,分别是什么?并在图中标注出来。“阅读”马里亚纳海沟。
结合地图,认真分辨出海底的五种地形类型,并和老师一起将这五种地形在图中标注。
学看地形图
请在图2-45中找到并圈注出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过渡)图2-45陆地地形示意是一个立体的,如何将立体的地形画在平面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等高线。可以在图2-46中找到五种地形类型吗?(过渡)等高线地形图好多线,看起来太费劲了。人们又在想,怎样才能好辨别一些呢?于是就想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图2-47上找出已经在图2-45中找出的五种地形,圈注出并仔细观察颜色。4、一般平原、高原、山地各是什么颜色?
认真读图,在图2-45中找到并圈注出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加强记忆的同时,学会看地形图。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猜测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在图2-45中找到并圈注出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一样的,认清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五种地形的颜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回答。
等高线地形图
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呢?用简易模型,展示等高线地形的绘制过程。点明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等概念。
观看老师用自制的简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体会等高线地形图是将立体的地形转化为平面的。认真聆听,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等概念。
活动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同时,标注出山顶、山脊、陡崖。对比图2-49找出山谷、鞍部。(师生共同完成)1、将这山体的五个部位标注在图2-50中。完成P39活动2(2)、(3)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安排学生是否独立完成。
和老师一起,找出山体的五个部位,并标注在在图2-50中。结合地图,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归纳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认真聆听,知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
小结
是平面也好,是立体的也罢,都可以在地图中展示出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选择不同的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目标检测
【板书设计】: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1、海拔,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3、世界著名的地形“地形之最”、两大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示意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地理湘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判读A、C的海拔高度。
2、什么是相对高度?判断A、C两点的相对高度。
新知讲解
二、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新知讲解
平
原
新知讲解
高
原
新知讲解
对比平原、高原,归纳它们的相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相同特征:地表起伏小
不同之处: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新知讲解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东欧平原
亚马孙平原
新知讲解
山
地
新知讲解
丘
陵
新知讲解
对比山地、丘陵,归纳它们的相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共同特征:地表崎岖不平
不同特征: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新知讲解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新知讲解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盆
地
新知讲解
刚果盆地
新知讲解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判断A、B、C、D、E各点年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新知讲解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中脊
海沟
读图2-44找出海底又几种地形类型,分别是什么?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三、海底地形
新知讲解
四、学会看地形图
1.
绘制原理
2.
绘制方法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与绘制方法
新知讲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新知讲解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特征: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等高距
新知讲解
我来找茬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新知讲解
观察与思考: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缓坡
陡坡
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3)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坡的陡缓
新知讲解
同学们去爬山秋游,设计A、B两条路线向山顶攀登(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哪条路线较为轻松,为什么?
学以致用
B路线较为轻松。因为B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A
B
200
100
300
新知讲解
山顶
山脊
鞍部
山谷
陡崖
(三)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
新知讲解
山顶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山顶
山顶
▲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方法点拨: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新知讲解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
鞍部
鞍部
鞍部
方法点拨: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3)关注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
新知讲解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适合的运动和可能出现的景观?
陡崖
攀岩
瀑布
陡崖
方法点拨: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
);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3)关注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
重合情况
新知讲解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
山脊
雨水分流,形成分水岭
山脊
方法点拨: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重合情况、
);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3)关注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
凸向情况
新知讲解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地形部位--山谷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
雨水汇流,发育河流
山谷
瞧,这里有什么?
方法点拨: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重合情况、
);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3)关注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
凸向情况
新知讲解
鞍部队:仔细观察,鞍部所处的部位是?
陡崖队:陡崖处等高线有什么样的特征?
山脊队:山脊处等高线有什么样的特征?
山谷队:山谷处等高线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一大组
鞍部队
小组合作
第二大组
陡崖队
第三大组
山脊队
第四大组
山谷队
等高线向低处凸
等高线向高处凸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等高线重合
方法小结:
(1)关注等高线的形态(闭合情况、重合情况、凸向情况);
(2)关注特殊的图例和注记;
(3)关注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
新知讲解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陡崖
A
B
C
D
E
360
362
364
365
364.2
362
360
358
360
360.4
360.3
鞍部
山顶
山脊
山谷
A
B
C
D
新知讲解
地形
部位
序号
等高线特点
山顶
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
)
鞍部
(
)之间低地
山脊
等高线数值由高处向(
)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数值由低处向(
)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
)
缓坡
等高线(
)
陡坡
等高线(
)
①
④
②
③
⑤
⑦
⑥
低
两个山顶
低
高
稀疏
密集
100
300
500
700
900
1100
5
6
1
4
3
2
7
100
300
500
重合
我来总结
新知讲解
山顶
鞍部
山谷
陡崖
山脊
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
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
形象记忆
同学们,把你小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山体地形区。对照着山体部位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活动主题:野外研学旅行
活动成员:先锋队、后勤队、探险队、勘察队
活动项目:选择较轻松的登山线路、寻找生产生活水源、寻找攀岩最佳去处、设计路面较平缓的公路线
活动任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最佳活动地点
第一大组
先锋队
第二大组
后勤队
第三大组
探险队
第四大组
勘察队
课堂练习
新知讲解
先锋队:从①、②登山线路中选择较轻松的登山线路,尝试说明理由。
后勤队:从②、
③
处中选择最有可能出现小河的地方取水,尝试说明理由。
探险队:从图中寻找最适合攀岩的地方,尝试说明理由。
勘察队:甲、乙两村间修一条公路,请在a、b两条线路中选择较平缓的,尝试说明理由。
③
,
③
处为山谷,最有可能出现小河可以取水。
④
,
④
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
b,
b线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路面较平缓。
板书设计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海拔,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3、世界著名的地形“地形之最”、两大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示意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