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2.7
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水库水位的变化
甲水库
第一天
乙水库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
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
cm,4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
4
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
+
3
+
3
+
3
=
3
×
4
=
12
(
cm
)
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
3
)
+
(-
3
)
+
(-
3
)
+
(-
3
)
=
(-
3
)
×
4
=
-
12
(
cm
).
议一议
(
-
3)×
4
=
-
12
,
(
-
3)×
3
=
____,
(
-
3)×
2
=
____,
(
-
3)×
1
=
____,
(
-
3)×
0
=
____.
-
9
-
6
-
3
0
一个因数减小
1
时,积怎样变化?
积增大3
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
(
-
3)×(
-
1)
=
___,
(
-
3)×(
-
2)
=
___,
(
-
3)×(
-
3)
=
___,
(
-
3)×(
-
4)
=
___.
3
6
9
12
积增大3
由上述所列各式
,你能看出两有理数相乘与它们的积之间的规律吗?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计算:
(1)(
-
4
)
×
5;
(2)(
-
5
)
×
(
-
7
);
(3)
(4)
解:(1)(
-
4
)
×
5
=
-
(
4×5
)
=
-
20;
(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2)(
-
5
)
×
(
-
7
)
=
+
(
5×7
)
=
35;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3)
(4)
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倒数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
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的倒数为_____;
练习
的倒数为_____;
和_____互为倒数;
和_____互为倒数.
注意
(1)若
a
≠
0,则
a
的倒数为
,0
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是对两个数而言的,单独一个数无所谓倒数.
若
a,b
互为倒数,则
ab
=
1;反之,若
ab
=
1,则
a,b
互为倒数.
例2
计算:
(1)(
-
4
)
×
5
×
(
-
0.25
);
(2)
.
解:(1)(
-
4
)
×
5
×
(
-
0.25
)
=
[
-
(
4
×
5
)
]
×
(
-
0.25
)
=
(
-
20
)
×
(
-
0.25
)
=
+
(
20
×
0.25
)
=
5;
(2)(
-
)
×
(
-
)
×
(
-
2
)
=
[
+
(
×
)
]
×
(
-
2
)
=
×
(
-
2
)
=
-
1.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议一议
1.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
时,则积为
0
.
随堂练习
计算:
巩固练习
计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共30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
知识回顾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
新课探究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
7
)×8
与
8×(
-
7
);
解:(
-
7
)×8
=
-
56
8×(
-
7
)
=
-
56
(2)[(-4)×(-6)]×5与(-4)×[(-6)×5];
解:[(-4)×(-6)]×5
=120
(-4)×[(-6)×5]=120
(3)
比较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
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
请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交换律:__________;
乘法的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
ab
=
ba
(ab)c
=
a(bc)
a(b+c)=
ab+ac
例3
计算:
解:
在应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时,括号外的因数与括号内各项相乘,各项应包含前面的符号.
解:
随堂练习
1.计算:
2.计算:
巩固练习
1.计算:
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这种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2.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负数,你能说出这两个数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吗?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正数呢?你能推广到多个数相乘的情形吗?
解:有“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知,如果两数乘积为负数,说明这两数为一正一负;如果两数乘积为正数,说明两数同时为正,或者同时为负.
对于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