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歌曲《欢乐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歌曲《欢乐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5 16: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欢乐颂》
课题
《欢乐颂》
课型或模块
歌唱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能用强壮有力的声音演唱,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划分歌曲段落,并通过歌声表现乐段之间的情绪对比,背唱《欢乐颂》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2、过程与方法: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通过学习《欢乐颂》感受作品的气势,体会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速度和演唱的类型等,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与体验人世间的美好,激发学生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团结的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初步学习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并聆听作品。感受、领会、学习贝多芬自强不息的精神,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音乐作品的美好情感。了解贝多芬,能用神圣庄严、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
通过学唱《欢乐颂》,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要求音高准确、声部谐和,通过对贝多芬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欢乐颂》的节奏、音准及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分析
《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是这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段落。第四乐章为变奏曲式,“欢乐颂”合唱是其中的第二部分。从男中音领唱开始揭开声乐部分的序幕。继而以独唱、重唱、合唱形式唱出完整的“欢乐颂”主题。?它是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了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
教学策略
1、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演唱活动,结合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的演唱方法,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竖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一、?创设情境
1、欣赏《致爱丽丝》。(师演奏)
2、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曲子好听吗?知道是什么曲子吗?是谁写的呢?
二、小组研学汇报。
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作品。
3、《欢乐颂》的介绍。
4、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代表作:引导聆听《月光曲》、《命运》片断。
一、听辨回答
二、课前研学汇报
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主题搜集资料,课上汇报搜集成果。
钢琴、课件
直观导入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因此,本环节设计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师生之间的自然对话,巧妙地让学生进入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小组课前研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三、引入新课,聆听欣赏,感受体验——欣赏《欢乐颂》
1、初听歌曲。
2、复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
1、引导分析旋律
2、带着学生视唱乐谱,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3、利用钢琴和伴奏音乐,让学生熟悉歌曲,并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4、竖笛教学,用竖笛把歌曲完整吹奏,引导用连奏法吹奏。
三、初听乐曲,整体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这部交响曲集中地表达了贝多芬对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的热烈向往。)
复听歌曲采用的是合唱,给人以震撼力。
四、学唱歌曲
1、分析旋律
2、视唱歌谱
3、跟唱歌词
4、学习用竖笛吹奏
钢琴、课件、竖笛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以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中的美感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此环节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旋律分析,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采用聆听、识谱、演唱、演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从音乐本身情绪的“通感”产生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突出音乐性。同时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交流情感体验,将音乐知识巧妙渗透于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拓展阶段
五、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通过完整感受歌曲,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
欣赏外国合唱团在维也纳大厅演唱的《欢乐颂》录像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试听感受法
音乐更深层次的美,就在于能体现人们寄托在其中的各种情思。因此,此环节设计借用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产生的社会背景、体裁形式等表现特征。体会经典的歌曲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感悟,拓宽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
结束阶段
六、深入感悟,小结课堂
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核心素养。
欣赏管弦乐演奏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情感升华
在本环节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片段欣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充分聆听音乐作品,在对比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升华本课的情感目标,很好地突现了本课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