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6 14: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题名称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1节课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汽化及其两种方式,归纳总结出蒸发的几个特点(二)难点: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描述
学习阶段

习活

学习活动序列
教师行为(支架、资源、评价等)
(一)展示目标1、认识常见的物质有哪三种形态?2、什么是汽化,汽化有哪些例子?3、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有哪些因素?4、什么是沸腾,沸点?5、什么是液化,哪些例子是液化?6、汽化、液化各自对热量的需求是怎样的?(二)导学达标
一、认识物质的三种形态
1、水在常温下是可以流动的,呈液态,可是当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它就会结成冰了,这时候水就不在是呈液态了,而是固态了,另外当我们把湿的衣服放到太阳底下晾晒,衣服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见了,这时候水变成水蒸气了,此时水又是呈现的是气态。
引出液态、固态、气态,并举些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三种物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比如课本上的钢锭变为钢水,岩石变为了岩浆,干冰变为了二氧化碳。
这三种物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我们现在来研究第一种情况,物质有液态转化为气态。
2、实验“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问: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这汽化又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在任物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通过课本上的活动1里面的晒衣服讨论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练习来巩固课本P92的地下渠道输水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4、沸腾实验:从温水开始烧开水,并观察杯中水的状态变化过程,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现象:沸腾前,水温升高,沸腾时,水温不变,同时有大量蒸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总结沸腾的特点:讲解沸点的概念及几种液体的沸点5、液化说明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实验:观察液化,烧开水,水蒸气从里面逸出,拿一块玻璃放在旁边可以看到玻璃板上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举例: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特别强调“白气”:严冬,在室外谈话可看到谈话者的嘴里冒“白气”;夏天,剥去棒冰纸可看到棒冰在冒“白气”;水沸腾时,壶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水形成的。所以“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温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2)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6、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实验: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烧开水的时候,当里面的水沸腾之后,我们停止加热,里面的水就不在沸腾了,这也说明了沸腾也是要吸热的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就应该是放热实验说明观察液化的时候,我们手里拿着的那块有水珠玻璃,感觉是会较热的,那就是说明,水蒸气遇到玻璃液化成小水珠的时候放出了热量。(四)达标训练课本练习题
练习册选择填空题
板书设计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物质的三种形态: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3、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6、物质在汽化过程要吸热
在液化过程中放热
反思
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