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05 07: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淇县高中精研乐学导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课前自学(课前完成)
一、阅读理解
知识要点1 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区域? 。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
特 征 表 现
界线有虚有实
区内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有一定特色
区域之间联系
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区域之间自然界线: 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 800mm 400mm 200mm
2、气候区域界线
气温与温度带界线1月份0°亚热带与温带
3、水文界线 内外流区域 长江与黄河 长江与珠江
4、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 黄海与东海 东海与南海
区域的四个特征记忆法:“边界 、异同、特色、联系”
对应练习
思考教材P3活动题第2、3题
知识要点2 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 是 的结果
影响因素
2、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
地 域 乡村地域 城镇 地域
区别 地域范围(大或者小)
产业活动
联 系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项 目 形 状 结 论
农 业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对应练习
思考教材P4第1、2小题
知识要点3 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和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
影响因素: 。
我国三个产业划分:
产业 内 容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低区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3、区域结构的变化
区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中期
晚期
对应练习
思考P7第2、3小题
二、课后练习
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相同的特色
2、下列各区与其特色优势、功能搭配正确的是:( )
A、矿区-交通优势
B、旅游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特色
C、中心商务区-艺术特色
D、文化区-商业功能
3、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4、从空间分布看,下列地理事物表现为点状的是:(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5、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正确的叙述是:( )
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
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
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
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①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区域经济中,产业的转化趋势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B、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8、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的阶段顺序大体是:( )
①一、二、三 ②二、一、三
③二、三、一 ④三、二、一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9、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 5408.8 1.6 47.4 51.0 40627
B 11674.4 8.8 50.2 41.0 14908
C 4340.9 19.5 40.0 40.5 6565
D 1180.0 23.8 40.2 36.0 3140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判断理由是 。
(2)四个地区中,工业相对发达的是 和 ,判断理由是 。
(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 ,判断理由是 。
答案: ABDBB  ABD
教材P3活动参考答案
● 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路线,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序号 目的地 月份 交通工具 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 主要考察内容 生活必需品 注意事项
1 热带沙漠 12 骆驼 沙丘 耐旱动、植物 水、帐蓬等 防晒、通讯器材
2 热带雨林 1 步行 植物群落 典型动、植物 干粮、药品 防雨、通讯器材
3 热带草原 6 汽车 稀树草原 典型动、植物 干粮、药品 防止动物侵袭
4 高山地区 7 步行 山坡、山顶景观 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 干粮、药品 登山安全
教材P4、5活动参考答案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发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以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2、随着湖南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推动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对外联系不断加强等。
教材P7活动参考答案
2、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一产业为主 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二、三产业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 大 大
3、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尤其是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