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洋务运动后清军战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教材P24-27,结合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
并根据不同颜色笔圈点标注
学生活动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复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说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嫌弃瓜分中国狂潮的具体表现,说明美国“门户开放”的本质。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相关战役、《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朝鲜
中国
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根本原因:大陆政策
中国积贫积弱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
丧失黄海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邓世昌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黄海海战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结果: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民族英雄邓世昌
致远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大部溃逃,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进行了4天的旅顺大屠杀。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知耻而后勇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1895)
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
容
影
响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割地
赔款
增开商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拓展延伸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割地面积增加,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沦丧。
②赔款数额倍增;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③侵略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合作探究
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学生活动:
1.结合导学案材料和教材,小组内交流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2.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小组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四、甲午中日战争(教训)
教训和启示: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借鉴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五、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过程:
结果: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
时间:
内容:
影响:
1899年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胶州湾租借地
俄国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旅顺、大连租借地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广州湾租借地
英国
长江流域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日本
福建
五、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经过
结果
影响
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堂演练
1.日本明治天皇睦仁于1867年即位,不久发布御笔信,鼓吹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并亲自制定了以侵略朝鲜、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这说明( )
A.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日本想赶走驻朝军队
C.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D.中国力避冲突
2.小颖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这样一段描述:“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役后,清军退入威海卫,使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败。”该战役是( )
A.丰岛海战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A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