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沪教版 (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沪教版 (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5 20:25:32

文档简介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三册P65—6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工具正确地判断直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点。
2、
会用工具来验证生活中的直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小棒、若干纸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演示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钟面
师:你能读出图中所表示的时间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小魔术。看!时针和分针变成了两条直线,构成了三个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角。
[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由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不同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
板书:角
2、寻找图形中的角
多媒体出示
师:你能找出图形中的角吗?
(教师展示扇子和剪刀,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角所在的位置)
隐去图形,演示角
3、搭角,引出新知
师:根据幻灯上的这些角,请你们用两根小棒也搭出一个角。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操作
[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角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观察角的组成
师:你们觉得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两根小棒所交的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了角的两条边。
师: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是怎么样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根据我们所说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板书出示,并齐读。
2、会用弧线表示角
师:两条直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弧线来表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师:谁能用弧线表示出另两个角的位置,并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学生上台演示)
3、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请你们用手势来表示。为什么?
4、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二)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手中的两把三角尺,分别找出尺中的角,并且思考一个问题,这两把尺中有一样大小的角吗?
(学生汇报,并演示如何找到一样大小的角)
师:你们真聪明!这两把三角尺中确实有一样大小的两个角。这是一个特殊的角,拿出老师给你们的两张粘纸,贴在这个特殊的角上。
(教师演示,学生贴角)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角,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我们把它成为直角。
板书:直角
师: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角,哪个角可能是直角呢?
师:让我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测量一下吧!
(教师演示)
师:这个角是直角吗?
师:直角有它特殊的表示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书空)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寻找到教师要讲授的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
2、寻找身边的直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直角,现在请你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找找哪些地方有直角?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找了许多直角,它们的边有长有短,但它们都是直角。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这个特殊的角判断、发现、检验身边的直角;通过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三、拓展练习
现在老师遇到个小问题,你们愿不愿意想办法帮老师解决?老师只有一张这样的纸,没有其他工具,可是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
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直角,并表示出来。
[通过折纸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进而对知识有更深的感知。]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游戏: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们猜猜还剩几个角?
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就请你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结束整节课,给予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完善。]
板书设计:
角和直角

顶点

直角
PAGE
4教学内容
角与直角
课型

教时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
2.能够动手制作直角,并能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3.在观察、操作、抽象、归纳、辨析等过程中,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概念,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纸、三角尺等。学生:彩纸、三角尺等。
学情分析:《角与直角》是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几何小实践》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角的原形,如:桌角、书角、衣角等。但对于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的角是直角?如何判定直角等却是陌生的。本节课是角与直角的初步认识,它对于学习本章中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角的大小、量角与画角等知识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导入。1.提问:(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叫三角尺吗?你能找到角吗?我们请其中的一个角和大家见见面。(抽象出一个角)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二、探究新知。(一)角的认识1.生活中的角。(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你能举例说说吗?(2)出示:数学书、剪刀、钟、扇子、交通标志。这几种物体上的角你能找到吗?(3)媒体演示:抽象出各种角。2.引出角的特点。(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相互说)(2)这两条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它们碰在一起形成的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我们用弧线表示角。(边说边板书)(3)(黑板上再画两个角)你能找到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学生上前找)(4)现在你能说说角的特点吗?(板书:角有1个顶点,2条
边。)3.练习。(1)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用手势表示。(P66)(2)现在你对这句话还有补充吗?(板书:直)(二)认识直角1、认识直角。(1)观察与操作:你们每人都有一副三角板,能找到这块三角板和另一块三角板上完全相同的角吗?(学生找)(2)验证与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角A和角B是完全相同的?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两个角是完全相同的?(3)认识与感知:①原来,在我们的三角尺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谁知道这是什么角?(板书:直角)这个角很特殊,我们给它标上直角符号。②你们也来找一下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摸它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4)练习:①黑板上哪个角是直角?这是你们用眼睛看出来的,用什么来验证呢?(三角尺)顶点和顶点重合,两条边也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给它标上直角符号。②判断: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直角?(P66)2、折直角(1)提问:如果没有三角尺,我又想得到一个直角该怎么办?(2、操作:学生动手折一个直角。(3)?验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验证)(4)?反馈:你是怎么折到一个直角的?让我们来看一下电脑老师是怎么折直角的。(媒体演示)(5)再操作:你能学着电脑老师的方法再折一次吗?3、数直角刚才通过折一折我们得到了直角,那请你猜一猜,如果打开这张纸,会有几个直角?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知道角有什么特点呢?四、拓展训练。数一数:有(
)个角。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锐角
直角
钝角
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边《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能用纸折出直角,并能用已知的直角去验证直角。
3、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4、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制作的直角量具去鉴别直角。
教学难点:角和直角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发现、认识角。
1、认识角
(1)选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出示课本中的实物图(P62)]
(2)抽象出:
(3)揭示概念: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4)找找身边实物上的角。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有什么感觉?
(5)认识顶点和边。
通过观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个尖尖的部分就叫做顶点,直直的线称为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指出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2、判断巩固
(1)[出示P63题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强调: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要观察1、有没有顶点。2、与顶点连接的是不是两条直边。
(2)找出身边实物上的角,并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二、
操作演示、认识直角。
1、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手中的两把三角尺,分别找出三角尺中的角,思考这两把尺中有一样大小的角吗?
师:这个是一个特殊的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我们把它称为直角。板书:直角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
(图形略)
3、找出并验证直角
(1)找出身边的直角,并会用已知直角去验证直角。
(2)用纸折出直角,并用它去验证直角
(3)猜一猜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础练习
(!)指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是直角?(图形略)
(2)下面的图形里一共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直角?(标上角的符号)
共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共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共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2、拓展练习
找角
一共有(
)个角
一共有(
)个角
四、课堂总结
今天回去爸爸妈妈问你我们学了什么,你怎么说呢?
教学反思:
角与直角,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并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这里只是将这些经验初步上升为一个概念,给一个名称。教材先从现实生活中选出各种各样的角,让学生来观察、探究角的特征,并与以往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角的经验联系起来。然后归纳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有意识地将角画成锐角、直角、钝角三类。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角”的环节,即使学生积累有关角的经验,又能体会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最后再一次“找找生活中的直角”的实践活动,学生利用三角尺或自制的量具进行判断、检验,发现生活中的直角,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我在这节课尽量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去体悟。
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教学。如以小组为单位,从实物中找角、做活动角、折角以及折模型等教学活动,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者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新世纪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也就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就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学习,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如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的。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有困惑的地方,教师也不急于解答,而是把这些问题再次抛给全体学生,让会的学生来解决。如课中多次制造悬念,通过充分认识角以后,这些悬念便迎刃而解,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欲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但这节课还有失败的地方,比如在让学生用三角尺去量直角的环节中,我虽然做了许多铺垫但学生在找出直角时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有一些同学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量一量”。导致这部分内容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最后几个环节的教学。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