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复习备考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如何在复习备考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6 06: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如何在复习备考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素养概述:
1.“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历史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素养概述:
2.历史课标对史料掌握程度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它强调学生要了解历史呈现的多种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它强调学生要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要求历史教育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一.素养概述:
3.“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如何在复习备考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呢?
方法一:
首先,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史证教育。传统历史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为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论证历史问题,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其次,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历史教师应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材料,做到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真题对接:
(2020.广东.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立郡县制,由皇帝直接派人治理,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展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A是西汉时期实行休养生息。B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
故选:D。
【点评】本题属“史料实证”,通过秦朝郡县制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
其次,.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历史材料浩如烟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与某个问题或观点相关的可靠性材料,区分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如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材料中的客观表述与主观认识,进而认识其对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价值。比如在教授《全民族抗战》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对待日本侵略的问题上,中日意见不一”的现象,运用当时中国和日本报纸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报道关,既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性,又引导学生关注到史料的不同政治取向,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试题对接:
(2018.慈溪期中)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千米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
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
.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由于研究者立场不同,对历史的解释也会有差异。答案选B
方法三:
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都有明显的针对性。它选入的许多有价值的一手和二手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因此,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掘其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
真题对接:
(2020.广东.10)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分析】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题干关键信息“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解答】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开封)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据题干关键信息“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座都市是北宋开封。
故选:B。
【点评】这题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在教材七年级下册P44、46提及,因此,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掘其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
方法四:
历史思维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重证据,有证据才能下结论,这就是实证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史料研习的学习方式,把史料作为实证材料,通过史料解读来验证、评判历史结论,不仅有利于学生重构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训练了学生充分处理和利用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探究精神。
真题对接:
(2020.广东.23)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的相关史实。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西欧中世纪大学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
【解答】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为著名。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据“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可知,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通过史料“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等方面”解读来验证、评判历史结论。
谢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