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郎织女(二)
第1课时
第2课时
*
看图说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呢?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初读课文
第1课时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衰老 泰山 珊瑚礁 竹筐 拗不过怒气冲冲 亲亲密密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衰老 泰山 珊瑚礁 竹筐 拗不过怒气冲冲 亲亲密密
我会读
初读课文
shuāi
shān
俭——检——捡 偎——喂
筐——框 拗——幼
礁——焦
jiǎn
wēi
kuānɡ
niù
jiāo
固执
初读课文
衰
有力量减退、衰落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
初读课文
皇
本意是灯火辉煌,文中“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初读课文
珊瑚礁
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
初读课文
组词
俭 偎
衰 拗
礁
节俭、勤俭
偎依、依偎
衰弱、兴衰、衰亡
执拗
礁石、暗礁
初读课文
俭
皇
偎
泰
珊
筐
拗
瑚
礁
衰
多音字
藏
_______埋藏
_______宝藏
cánɡ
zànɡ
运用:海底埋藏(cánɡ)着许多宝藏(zànɡ),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初读课文
连一连
惩罚
富丽堂皇
发誓
怒气冲冲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述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盛怒的样子。
惩戒;责罚;处罚。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初读课文
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
初读课文
1
2
3
4
5
6
7
8
婚后幸福生活
织女被王母抓走,
牛郎织女天河两隔
七月七鹊桥相会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讨论画面上可能会出现哪些景物。
画面: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讲牛郎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交代了老牛的死和临终嘱托,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天空埋下了伏笔。
品读课文
1
2
3
品读课文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织女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排比
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老牛的临终嘱托?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神态、语言描写
老牛临终嘱托牛郎留下自己的皮,至死都不忘报恩,忠心耿耿。同时,老牛的这张皮在后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处留下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第2课时
品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这节课接着学习第二部分(3—8自然段)。
品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得知织女下凡的事情后,王母娘娘是怎样做的?
1
2
3
4
5
6
7
8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品读课文
王母娘娘十分生气。
从“捉回来、抓回来”运用了反复的写法看出不抓织女回来誓不罢休。
品读课文
默读6—8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6
7
8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写出了织女对和牛郎一起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要求:
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
为画面配文,语言简洁概括。
品读课文
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品读课文
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得老牛相助——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织女被抓,牛郎追赶——王母划天河,夫妻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品读课文
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情节可以忽略。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分别是怎样的人?
牛郎:
织女:
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富有爱心、勇于追求幸福的人。
心灵手巧、美丽善良、渴望自由、敢于同压迫者抗争的人。
品读课文
美满生活
牛郎织女︵二︶
(男耕女织 生儿育女 天伦之乐)
王母破坏
(发誓惩罚 察访捉拿 天河阻隔)
鹊桥相会
(严厉惩罚 真情感动 喜鹊搭桥)
渴望美好生活
追求自由幸福
结构梳理
天河将牛郎织女分开,但隔不断他们的思念,他们坚定不移的感情让狠心的王母娘娘都妥协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因而流传千古。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课堂小结
收集有关牛郎织女的诗歌读一读。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
将《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成连环画。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