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荐】2011—201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推荐】2011—201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02 06: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时代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主张
(1)对_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__________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______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王夫之
①强调“___________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__________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颠覆程朱理学“___________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___________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①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___________。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___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________,应关乎国计民生。
③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3.影响
(1)____________思潮影响深远。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知识点一 “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2.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  )
A.“四书五经”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 D.“三教合一”
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知识点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4.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5.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否定君主制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行三权分立 D.倡导言论自由
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
A.君主批判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7.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  )
A.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 B.整顿吏治
C.司法制度改革 D.工商皆本
8.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
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强烈冲击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9.当代著名学者刘述先先生认为,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结束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10.王夫之说:“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这里反映了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  )
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以战争促生产
C.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D.主张发展国际贸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知识清单
一、1.(1)程朱理学 (2)商品经济 2.(1)程朱理学 (3)天理
二、1.经世致用 批判 2.(1)①理在气中 ②客观事物 ③道在气先 ④情感欲望 (2)①伦理纲常 ②言论自由 (3)②务实 3.(1)经世致用 (3)君主专制统治
对点训练
1.C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不能将其作为教条随便套用,不然会有“东施效颦”的恶果。]
2.B [李贽主张个性解放与“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3.C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不能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事事都师从于孔子。这是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的具体表现。]
4.C [两者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具有继承关系。黄宗羲将孟子善待人民以维持长久统治的观点上升至君主应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理念,是对孟子思想的极大发展。]
5.D [为保证各级机关的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的安定,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的限制君权的最主要设想就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6.B [三位思想家,特别是顾炎武,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反对空谈误国,主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7.D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工商皆本思想沉重打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8.B [清初政治改革主要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无直接关系。]
9.C [以黄宗羲的思想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思想界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后世的启迪和启蒙、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冲击,还没有达到彻底颠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的高度,同时这种进步思想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10.D [“通市”意为进行商业贸易,“敌国之财皆吾财”意为与别国进行贸易往来。材料只是提到与别国进行商业贸易,没有强调“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这里的“敌国”指其他的国家,不是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战争的意思。]
综合运用
11.(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把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材料和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
12.(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历史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 第(1)问注意从“《明夷待访录》”的书名和“亭林学案”的名号判断作者并结合材料归纳基本主张。第(2)问注意根据材料比较共同点和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分析历史条件。
教材问题解答
阅读与思考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和平等色彩。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解析与探究
同:都关心人民疾苦。异:一是目的不同。古代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统治;明清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二是主张方面不同。明清民主思想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自我测评
1.(1)内容: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关注国计民生;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2)意义: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1)变化:由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主张“工商皆本”。(2)原因: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
(3)意义:①“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②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