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主机箱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介绍了主机箱的重要部件:主板、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条、外存:硬盘、光盘、U盘等)以及风扇、电源、网卡、声卡、显卡,并简单介绍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这一节课不仅是了解计算机组成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本课是在学生学完计算机的发展之后安排的,在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之后,自然就想知道计算机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材体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穿插了“探究”、“实践”、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主动性。
?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已有所了解,并且学生也早就接触过电脑,但对计算机的组成尤其是主机箱的结构比较陌生。学生在小学时也学过一定的电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也比较熟悉,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考虑到部分基础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本人采用了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习视频,让各层的学生有所得。
?
三:设计理念:
???本课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出发点,在学习中力求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实践动手的能力。
?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主机箱内的各个部件以及功能作用。
?(2)????学会动手组装电脑。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屏或亲自动手掌握各个部件外形及功能作用。
?(2)通过实践掌握各个部件的位置以及怎样安装在主机里从而学会组装电脑。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组装电脑,既经济又实用。
?(2)学会收集信息、学会思考、学会知识。
五、教学重点:
???主机箱各部件及作用和怎样安装。
六、教学难点:
(1)区分各个部件
?(2)安装各个部件
?
七、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主机箱
?软件:?powerpoint???视频
八、教学方法:
探究、实践、交流。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1分钟) 课件展示电脑设备,并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些设备你们都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
?在学生了解电脑基本硬件时引入新课: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机 认真观看课件的图片,并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展示学生们平常都见过的设备,使学生积极、主动接受任务。并引入新课的内容。
讨论交流(3分钟) 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刚才老师在课件中展示的主机箱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讨论交流,结合平常所了解的知识并思考回答 让学生学会讨论交流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地猜想。
?
?学生在猜想回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视频教学 (12分钟) 播放有关主板、CPU、内存等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动态,并进行总结。 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做笔记 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对主机箱的重要部件的功能作用以及怎样安装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打好基础。
动手实践 (10分钟) 准备十台主机,让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对主机进行动手安装,并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 根据观看的视频,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认真组装主机。 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小组互评(4分钟) 让各小组进行交换评比,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去检查对方是否装的正确。(难后找一名代表上台讲讲装机的感受) 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让学生在检查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小结(6分钟) 给学生一些硬件资料,进一步拓展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叫一名学生对最后一道题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对主机箱的主要配件进行归纳小结。 快速看完资料,并认真完成练习。边做练习边掌握这些知识。 进一步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
学习评估(2分钟) 给一个评价标准,让学生对自己这一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如实的评价。 ?按照老师给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 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意识自己所学的情况,没学好或没掌握的地方在课后有待加强。同时老师也能了解学生这堂课所掌握的情况。
课外扩展(1分钟) 要求学生去电脑城进行实地考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利用假期或周末去电脑城看看各种型号的电脑配件,并学会组装电脑。 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