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32张PPT+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32张PPT+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6 15:16:49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上课啦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




第9课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CONTENTS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
理解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认识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成功的原因
1907年安庆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10年黄花岗起义
1907年广西起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人物
结果
1906年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地位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影响
2.安庆起义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人物
结果
1907年夏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徐锡麟(1873-1907年)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3.广西起义
失败。


人物
结果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黄兴(1874年--1916年)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
经过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
孙中山
4.黄花岗起义


人物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失败。
结果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
1910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小结
武昌起义视频
起义原因
起义主力
起义时间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911年10月10日
二、武昌起义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的爆发
经过
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年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狭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材料一: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给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材料四: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剪辫子
劝禁缠足
服饰变革
对当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对以后: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方面: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经济方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的影响
武昌起义:一个外国人眼中“真正的革命”
“亲爱的妈妈: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到现在我正在目睹一场真正的革命,……他们的总部设在武昌,他们把城门关了两天,烧毁了总督衙门及其他官署……尽管清兵得到援助,叛乱者却占领了一个要塞,兵舰不能攻破这个要塞,最后撤出……这个时间叛乱者已经占领了汉口、武昌、汉阳三座城市……
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1911年10月14日
——《辛亥革命亲历记》
知识拓展
武昌起义:一个中国士兵眼中的“造反”
“我是1907年参加新军当兵的,那时才16岁。……革命党人准备造反,1911年10月10日晚上,工程八营响起了起义枪声。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蜂拥而起,齐奔楚望台,打开军械库,装满子弹,冲向总督署……直到首义成功三天之后,才停止捕杀……这主要是由于汉兵和广大群众长期受到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歧视,积恨太深……被杀的旗兵,只不过成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殉葬品和替罪羔羊而已……对此,革命党人是无罪责的…”
——摘自《辛亥十老忆“辛亥”》
知识拓展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
2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5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探究研讨
革命志士的奋斗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911年10月10日
(4)经过
武昌起义
(2)主要力量
(3)时间
(6)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胜利原因
(5)结果
(4)黄花岗起义
1911年
(1)谋划
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辛亥革命—随堂检测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巩固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市民???
?B、学生???
C、工人???
?D、倾向于革命的新军
A
B
D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辛亥革命。
(2)“先生”是指谁?
孙中山。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举出“先生”在“革命”前的一例重要活动。
成立兴中会(或成立中国同盟会)。
(5)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谢谢聆听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6.“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其豪迈诗句。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
(  )
A.刘道一
B.秋瑾
C.黄兴
D.徐锡麟
7.“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8.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
(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1.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地点
革命活动
1905年8月
东京
①   ?
1911年4月
广州
②   ?
1911年10月10日
武汉
③   ?
(1)上面是某校学生做的主题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手抄报中的部分内容,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孙中山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中透露着赤诚的爱国之心。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是如何阐发图(a)中的内容的?结合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举出符合图(b)中“世界潮流”的代表性事件。(列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复兴之路》
(3)依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答案
CAACA
BDCAC
AA
 
13.(1)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黄花岗起义 ③武昌起义
(2)阐发: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事例: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