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七课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
目标3:结合微课、地图、史料、教材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战国七雄
1
商鞅变法
2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3
目
录
Contents
战国七雄
01
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七雄
诸侯国数量减少,小国不断被大国兼并。
问题1: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的战役
战国七雄
参战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交战区域广
战况惨烈
战国七雄
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战国七雄
各国如何在残酷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燕国燕昭王乐毅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齐国齐威王邹忌变法
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楚国楚悼王吴起变法
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
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
02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变法原因:
商鞅变法
姓名:
支持者:
变法时间:
变法目的:
商鞅
秦孝公
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舌战群儒
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作用
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03
修建者:
修建时期:
地点:
组成:
功能:
李冰(秦国)
公元前256年
岷江
渠首和灌溉网
防洪、灌溉、水运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非常感谢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