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二课。本课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感知弹力、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会使用它测量生活中物体。本课从认识弹性开始,逐步深入地安排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撤去外力后物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挖宝握力器与拉力器,体会弹力的存在。第二部分,研究拉力和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弹簧拉伸长度随着拉力的增加有规律的变化,这也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第三部分,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的力。第四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会正确运用弹力。
二、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弹簧测力器测量力的大小。
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研究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橡皮筋、钢尺、海绵、压簧、握力器、拉力器、拉簧、钩码、弹簧测力计、文具、鞋、水杯、气球、弹性丝袜、弹跳球、铁丝、指甲剪、橡皮、竹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弹性与弹力
1.玩橡皮筋、钢尺、弹簧、海绵
操作: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撤去所用的力。
提问:这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意图解析】通过按、压、拉物体,使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同时改变),撤去力后物体恢复原来形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
2.玩握力器、拉力器
操作:玩握力器、拉力器
谈谈你玩后的感受。
发现:握力器、拉力器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在紧握握力器时手受到向外的压力,在拉拉力器时手受到向内的拉力。
3.揭示概念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意图解析】手对握力器的压力向内,手对拉力器的拉力向外,而弹力的方向与之相反,让学生初步感知弹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概念。
(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1.要求: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问题:拉力大小与弹簧拉伸长度有关
假设: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越短。
实验步骤:
数据分析: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
实验记录:
拉力
(钩码数量)
实验结果(弹簧拉伸长度)
平均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个
2个
3个
将上述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在图中。
结论:
2.推测:挂4个钩码时,弹簧拉伸长度会是多少?挂6个呢?挂16个呢?
3.小结: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意图解析】通过小组合作,
通过做出假设、做实验、收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三)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思考: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时,要考虑哪些问题?
(看量程、调零、平视读数)
3.小组内每人选择一种物品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力。
【意图解析】学生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构造。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事项和方法。最后,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品。
(四)做一个弹力玩具
课后拓展:自选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弹力玩具。
六、板书设计
弹力(课题)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共8张PPT)
弹力
握力器
拉力器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问题:拉力大小与弹簧拉伸长度是否有关?
假设:拉力大,弹簧拉伸长;拉力小,弹簧拉伸短。
实验步骤:
分析: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
结论:
钩码数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图
弹簧拉伸长度
钩码数
看量程
调零
平视读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并读数
课后拓展:自选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弹力玩具。
选用材料:
?
设计图:
?
工作原理:
我设计的弹力玩具
谢谢欣赏
编号:267007(图片114网www.tuplan14cm)永久免费素材
D
5N条形盒测力计
2013/05/06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