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
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8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
D
2.(嘉鱼县校级月考)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2
cm
B.10
cm
C.8
cm
D.4
cm
C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
)
A.像是倒立、放大的,f>10
cm
B.像是倒立、缩小的,8
cm<f<10
cm
C.像是正立、放大的,f>20
cm
D.像是倒立、缩小的,f<8
cm
B
4.实验室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
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B
5.(松江区校级月考)若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0
cm,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
A
6.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
A
7.(娄底中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8.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B
9.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A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B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为10
cm和30
cm的两个凸透镜,为顺利完成实验,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3)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10
点燃
投影仪
(4)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60
cm
B.60~70
cm
C.70~80
cm
(5)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填“虚”或“实”)像。
B
虚
(6)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所示)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填序号)。
B
12.(齐齐哈尔中考)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移,光屏向____移(以上两空均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照相机
右
右
能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填“上”或“下”)方移动。
完整
上(共17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C.a、b均为凸透镜
D.a、b均为凹透镜
C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B
3.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A
4.有A、B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焦距分别是5
cm和10
cm,则____(填“A”或“B”)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要想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
A
焦点
5.(滨州中考)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解:
6.(宜昌中考)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C
7.(郴州中考)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C
8.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光斑,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C
9.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镜,使太阳光_______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凸透
会聚
10.如图所示,是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透镜,乙透镜应是____透镜。(均填“凹”或“凸”)
凹
凸
11.(桂林中考)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解:
12.如图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便是此透镜的焦距,请你根据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图中O点为透镜的光心)。
解:
13.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如果让平行光通过材料、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小明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1)比较A和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凹凸程度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_有关。
(2)比较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材料
材料相同时,凸起程度越大,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控制变量法
14.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这部分相当于__________;阳光透过充满水的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这部分相当于_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将白纸逐渐向下移动,亮线的宽度将_______________。
凹透镜
凸透镜
先变细再变粗
15.(济宁中考)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
解:(共17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2.(南昌改编)如图甲所示,是王爷爷的小孙女,王爷爷用照相机给她照相时在胶片上得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
D
3.人们常在外出旅游时用手机“自拍”,手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镜,拍照时想让像变小点,应该让手机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自己。
凸透
远离
4.如图所示的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使光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倒立
放大
改变光路
5.如图所示,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当放大镜靠近书本时,他看到的是“YS”两个字母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正立
放大
虚
折射
6.清晨,草叶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时露珠好像一个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填“实”或“虚”)像。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
7.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
8.如图所示,用照相机对左侧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
C
9.如图所示,民间刺绣工艺师正在用放大镜细心刺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凹透镜
B.透过放大镜看到的一定是放大的像
C.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图案的虚像
D.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图案的实像
C
10.就人们在电影院内看到的银幕上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人眼与放映机来说,画面都是像
B.对人眼而言它是物而不是像,只对放映机的镜头而言才是像
C.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整个画面是放大的实像
D.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都是物
B
11.(黄冈中考)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人脸
缩小
12.如图所示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____透镜,若要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凸
远离
13.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如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如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_(写一种)。
凸透镜
实
照相机
14.小阳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爱动手实验的同学,他将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如图所示,AB处是可插入胶片、图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1)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
使灯泡灯丝处于凸透镜的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
(2)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实像。
焦点
右
倒立
(3)为了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所成的像,前方应选_____________(填“玻璃镜面”或“白色墙面”)作为屏幕。要想让屏幕上的像更大些,小阳应将手电筒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且套筒应________(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4)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墙面
远离
后缩
装上凸透镜的套筒可作为放大镜使用(共15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B
2.(徐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D
3.小夏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4.(盐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5.(雅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A
6.(盘锦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是15
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
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B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B
8.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9.摄影爱好者马老师去公园采风。他先站在高处对准中心花坛来了个全景,又准备调整镜头抓拍一只落在花蕊中的蜜蜂,马老师应该做的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和蜜蜂的距离,同时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减小
增大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光会聚成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
11.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解:
12.(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
cm和30
cm的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0
放大
投影仪
能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一部分,此时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_(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烛焰的像变暗了些(共17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改变
D.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像
C
2.(鞍山期末)视力正常的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填“薄”成“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填“大”或“小”);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________m。
厚
大
0.25
3.(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B
4.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光路,
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C
B
D
5.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解:
6.经常用眼晴长时间盯着近处的手机屏幕看,容易导致的后果是(
)
A.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D.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D
7.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8.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9.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C
10.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B
11.(襄阳中考)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_______(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填“10”“15”或“25”)cm左右。
太强
25
12.(绵阳中考)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凸
发散
1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C
14.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_。
乙
乙
丙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大于
发散(共1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多选)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
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BCD
2.显微镜主要的构造是物镜和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个像刚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的折射,可以得到一个正立、________的虚像。
放大
放大
3.如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图,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B
4.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C
5.在从微小粒子到浩瀚宇宙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明的_________使人类能逐渐深入地看清组成物质的微小结构;科学家发明的_________使人们对宇宙间天体的运动规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均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显微镜
望远镜
6.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
A.美观 B.观测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
D.观察方便
C
7.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B
8.人眼看同一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视角”有关,如图所示。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____;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____。(均填“大”或“小”)
小
大
9.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u<2f,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填“实”或“虚”)像,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____(填“实”或“虚”)像。
实
虚
10.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________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望远镜
放大镜
11.如图所示,在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中:
(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_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箭头,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离为1.6
cm,则小水滴的焦距最好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
直线
倒立
放大
0.8~1.6cm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1)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2)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3)玻片标本向右下移动;
(4)玻片标本向左上移动。
A.(1)(3)
B.(1)(4)
C.(2)(3)
D.(2)(4)
B
13.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星球时,像的倒正并不重要,看清楚才是问题的关键。物镜和目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AB表示物体,A1B1表示物镜所成的像,A2B2表示目镜所成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2B2相对AB是正立的
B.A2B2比AB大
C.A2B2相对A1B1是倒立的
D.A2B2对眼睛所成的“视角”比AB成的“视角”大
D(共20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高频考点训练
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
C
2.小明家买了一个新式LED节能灯如图甲,小明发现它里面有许多灯珠,其中一个灯珠如图乙所示,小灯珠前端的部分相当于_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凸透镜
会聚
3.(凉山州中考)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B
4.(湘潭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
cm
B.7
cm
C.10
cm
D.16
cm
C
5.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B
6.(天津中考)(多选)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32
cm
BC
7.(荆州中考)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
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
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
8.(深圳中考)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投影仪
C
9.(衡阳中考)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A
10.(常州中考)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11.(孝义市期末)如图是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仪式现场,记者拍摄的一张升旗时的照片,记者拍完后想单独给五星红旗拍一张照片,记者应该(
)
A.靠近五星红旗,镜头向后缩
B.靠近五星红旗,镜头向前伸
C.远离五星红旗,镜头向后缩
D.远离五星红旗,镜头向前伸
B
12.(吉林中考)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侧。
放大
右
13.(柳州期末)画出图中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解:
14.(黄石中考)凸透镜如图所示,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点为焦点,请在图中画出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并作出物点S的像点S′。(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解:
15.(聊城中考)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提供了如下三种不同焦距的透镜,则小明所用透镜的焦距f为____。
A.20
cm B.10
cm C.15
cm
(2)比较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可得出:
①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u____(填“>”“=”或“<”)v。
B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或u>2f)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u<f)
<
16.(包头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左侧16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
10
放大
发散
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