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专题一 运动图象和速度计算
运动图象和计算是中考热点,也是难点。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方法。
1.速度-时间图象
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图象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同。
2.路程-时间图象
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说明物体静止;两图象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3.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要求灵活运用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试题往往借助里程碑、路桩、铁轨长、频闪照片、列车运行时刻表等提供时间和路程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借助行程线段图进行分析。
类型一 路程-时间图象
1.如图所示为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0~2
s小车做___________(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2~5
s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匀速
0
2.(连云港中考)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A
3.(益阳中考)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
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A
4.(泸州中考)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类型二 速度-时间图象
5.(玉林中考)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6.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是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
A
7.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③与④
D.②与③
D
8.(潍坊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运动的s?t图象,在图乙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类型三 速度的计算
9.(徐州期末)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人车相撞的事故时有发生。某同学以1.2
m/s的速度步行,准备横穿马路,马路宽12
m,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路口100
m处以72
km/h的速度驶来。求:
(1)汽车到达路口所需的时间。
(2)通过计算判断该同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安全通过公路?
10.(来宾期末)小明的家距离学校600
m,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
(3)小明上学时全程走路的平均速度。
11.(巧家县期末)周六,小明一家去姥姥家游玩,小汽车向昆明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刻为11:1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的时刻为11:45。求:
(1)小汽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小汽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3)若小汽车仍以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行驶,从B地到达昆明需要的时间。
12.(东平县期末)一列长150
m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安全位置,测量出整列火车通过他共用时7.5
s。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
(2)已知甲地到乙地的距离约为90
km,如果这列火车以这个速度行驶,则火车从甲地到乙地需用多少小时?
(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穿越一条长为1
000
m的隧道,则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共17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及其测量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不属于长度测量工具的是(
)
D
2.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3.(山西一模)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小的军用无人侦査机,能在手掌起飞。此无人机的长度约为(
)
A.16
m
B.16
dm
C.16
cm
D.16
mm
A
C
4.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放置正确的是图甲中的____(填“A”或“B”),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图乙中的____(填“A”或“B”),图乙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A
B
3.00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
5.(随州改编)文具从课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
min
B.4
s
C.2
s
D.0.5
s
6.(江西中考)如图所示,该手表显示的时刻为上午______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D
10:07:38
1_s
知识点3:误差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A
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D
9.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的卷尺
B.分度值是1
mm的米尺
C.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的钢卷尺
D.分度值是0.1
mm的游标卡尺
A
10.(沂水县期末)某同学测量实验桌的长度,读数为12.56
dm。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
A.12
dm和0.56
cm
B.12.5
dm和0.06
cm
C.12.5
dm和6
mm
D.12
dm和0.56
dm
C
11.(广州中考)如图HUAWEI
P30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3英寸,1英寸=2.54
cm,则此型号手机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
)
A.1.600
2
dm
B.16.002
mm
C.160.02
cm
D.16.002
m
A
12.(常州中考)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
cm
B.5.0
cm
C.5.00
cm
D.5.000
cm
B
13.坐在温馨的教室里,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00次的时间大约为1.4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cm
s
min
14.有一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如下: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其中一次测量结果错误,这个错误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一次测量结果不合理,这个不合理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mm
l3=17.28_cm
l6=18.805_cm
18.82_cm
15.(福州改编)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测量硬币的直径,常常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转动硬币,从不同位置测得该硬币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该硬币的直径应取____________,本次测量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的。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填“A”或“B”)。
1mm
1.54c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
16.(阆中市校级期中)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
(2)错误的步骤是____,将错误的步骤内容改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用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BEC(共16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树木静止不动 B.珠穆朗玛峰静止不动
C.地球静止不动
D.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D
B
知识点2:参照物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
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D
4.(南通中考)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内的座椅
B.路边的树木
C.窗外的楼房
D.远处的高山
A
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新疆中考)行驶中的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路边的树木
B.路边的房屋
C.车厢的座椅
D.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C
6.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生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直升机方队组成了“70”
字样飞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其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C.直升机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
D.直升机是静止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不同
C
7.(内江中考)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
8.(2019
·柳州期末)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如图甲所示,乙图则是三岁的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
A.只有3
B.只有2和3
C.只有1和3
D.1、2和3
C
D
9.某同学坐公交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一辆小轿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交车
B.小轿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B
10.(北京中考)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11.(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的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D
12.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第52、53颗卫星。火箭在上升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的。
运动
静止
相对
13.(厦门期末)在厦门举办的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1
200架无人机在会展中心上空举行精彩的灯光表演。如图甲所示当无人机组成金鸡在空中旋转时,无人机旋翼相对机身是_____________的,当图案变换为如图乙所示的日光岩过程中,无人机旋翼相对机身是__________的。
静止
运动
14.(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左行驶,
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或向右行驶或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5.用彩笔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
(1)在宽卡片上部两侧可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再向左快速拉动窄纸片。
(2)按照上述方法,再快速向右拉动窄纸片。
实验现象:向左快速拉动窄纸片,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向右快速拉动窄纸片,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3)看电视转播的NBA比赛,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会感觉他们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是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车向右运动
车向左运动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
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
(4)中国高铁世界领先,可是高铁列车停站上下旅客很浪费时间,你能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在高铁站附近建设另一条轨道与高铁轨道并行,让另一列列车与高铁同向并行,当高铁驶入时,使两者速度相同,保持相对静止,这样就可以实现在高铁不停靠的情况下让旅客顺利上下列车了,可节省上下车的时间。(共15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度的认识
知识点1:速度
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2.(株洲中考)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在某次训练中,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A.一
B.二
C.三
D.四
A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__________;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_______;汽车2
min内匀速行驶了3
600
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km/h=_______m/s。
km/h
m/s
108
30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4.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
B.随输送带匀速运动的纸箱
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D.进站的火车
5.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B
匀速
1.80
0.9
6.(钦州中考)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9
km/h的速度在市区道路上匀速行驶,进行路面洒水工作,通过2.25
km道路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h,洒水车1
s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m。
0.25
2.5
7.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A
A
9.(龙岩月考)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
m/s
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4
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B
10.(株洲中考)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C
11.(无锡中考)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A
12.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h。
13.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限速40_km/h
1.5
16
6.25
14.A、B两车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
s两车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_______(填“>”“=”或“<”)vB,P、Q间的距离为____m。
<
9
15.(扬州中考)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时间是20
s,则动车的速度是____m/s,已知车长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s。
动车(或小明自己)
50
23
16.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如图所示。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共17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1: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1.如图所示记录了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A、B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B.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C.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D.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2.(漳州模拟)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下列对这个小球可能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知识点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由位置A下落到位置B的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m/s。
先变大后不变
0.16
4.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中二者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大 B.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无法比较
C
5.(硚口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6.(黄石中考)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
7.(泉州模拟)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则它在第一个2
s内通过的路程是(
)
A.2.5
m
B.5
m
C.7.5
m
D.10
m
B
8.(乐山中考)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D.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
C
9.(蚌埠月考)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运动,在5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m。
匀速直线
100
10.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
D
1∶2∶3
11.(海南期末)周末,小科去他爸爸工作的摩天大楼玩。
(1)摩天大楼装有运行速度为8
m/s的高速电梯,从大楼一楼乘电梯到达楼顶,用时约40
s,该摩天大楼大约多高?
(2)小科从一楼步行到3楼,用时约10
s,已知爬行每层楼小科需要走5
m,小科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12.(济宁中考)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B(共16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1:用刻度尺和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较长
小
时间
(3)若图中钟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若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0.12
小于
大
知识点2:其他方法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
m。
(1)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________m/s。
(2)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__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0.8
0.5
1.3
变大
3.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定牌。从确定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定牌开始行驶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C
4.(深圳月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B
5.(仙桃中考)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
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坐在汽车上的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80.4
静止
6.如图甲所示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
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
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
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__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04
52
7.(广西中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____(填“>”“<”或“=”)vBC。
加速
1.8
1.5
<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
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填“>”“<”或“=”)v2。
4.8
>
8.(襄阳中考)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____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时间的平方
0.3_m/s2×t2
7.5_m
将斜面倾角变大(或使斜面更光滑)(共19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高频考点训练
考点一 长度、时间的测量
1.(1)(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____(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甲
2.05
(2)(贺州中考)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计_________s。
3_min_10_s
190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2.(宜昌中考)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B
3.(恩施州中考)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快速行驶的途中觉得有风迎面吹来,此时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公路两旁的房屋
C.小明他自己
D.公路两旁的树
4.(兰州中考)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_________(填“西”或“东”)行驶。
C
船
东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5.(南通中考)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
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
km/h
B.40
km/h
C.70
km/h
D.100
km/h
B
6.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7.(湖州中考)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D
8.(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的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9.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东
30
10.(宿迁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________m。
乙
200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11.(莆田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___(填“>”“<”或“=”)vAC。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
>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考点五 速度的计算
12.(贵港中考)小林家门口到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
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
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千米每时?合多少米每秒?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
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13.(宁夏中考)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共6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知识点:有趣有用的物理现象
1.下面是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属于力现象的是(
)
C
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把一端削尖了的铅笔,用手指夹住,夹法如图所示,则(
)
A.左手指较痛
B.右手指较痛
C.两手指一样痛
D.两手指都无感觉
B
4.站在河岸边,看到岸上的景物在水里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岸上的景物与水里的“景物”相比(
)
A.岸上的景物比较大
B.水里的“景物”比较亮
C.水里的“景物”没有颜色
D.水里的“景物”是倒着的
D
5.自然界和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许你暂时不能解释其原因,那么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请试举3例。
解:(1)天上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发生的?(3)化纤制的衣服为什么容易脏?
精豹文化教育资源网www.liebaowh,com
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