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6 12: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遵化市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20年7月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
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
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
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
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
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
的欣赏。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
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
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級、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結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体系。束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2019年03月《湖南日报河南日报》)
材料二:
200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
(摘自2018年02月9日《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与国情分析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受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受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滿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变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現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游。 (摘编自2019年03月17日央广网)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设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遺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和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2018年10月13日新华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相比城
镇居民有较大的差距。从2000年至2016年,这种差距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
B. 从2000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
势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势相一致。
C. 在2008年至2016年的大部分年份中,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接近或高
于城镇居民,农村经济呈現出较强的増长动力。
D. 2000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相比,差距总体加大,这表明农村经济
发展要追赶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实现
这一目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小康中国的成色,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 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多产业并举,百姓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成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
C.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D. 搭建文化学术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学术探讨,让艺术走进乡村,是艺术实践助
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也有利于乡村振兴实践工程的品质提升。
6.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这些方面分别是如何努力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挪开暖瓶 刘心武
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30几年前,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大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
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前,说说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着瓶胆的外壳,漆成浅蓝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过很多次,就是挪开暖瓶的那件事。他非常喜欢她,休息时,却不敢坐在她近旁。她总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选择了一个离她最远的位置,就是案子的另一端。那天大家究竟议论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他话多,正当他高谈阔论,她忽然大声说:“哎,把暖瓶挪开!”我坐在案子一侧,离暖瓶比较近,就把一只暖瓶挪了挪,他还在议论,她就更大声地对我说:“劳驾,把那个暖瓶也挪开!”我就把两只暖瓶都挪到一边去了。这些细节,经他提醒,我都还想得起来。
她要求挪开暖瓶,是因为暖瓶挡住了她的视线,使她不能看清楚大发高论的他。挪开了暖瓶,她就睁圆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口若悬河的他,两个抓鬏静止不动,仿佛一对敛翅的春燕。
后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人生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成了所谓作家。她1978年考取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下岗后做过很多种事,现在比较稳定,是一家大公司的仓库管理员。那家工厂早已消失,原址成为一个华丽的专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楼盘,底层是商场,商场附设星巴克咖啡厅,我和他正是在那里会面的。他知道我要去美国讲演,打电话说要见我,托我个事。我就约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他说完他的心事嘱托,就离开了。
我已经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结婚有了子女,我们应该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却还是希望我能在美国见到她,并私下里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他们生命的那个时段,她喜欢他,以至他说话时,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东西,她不但要倾听他,还要注视他。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还记得,确实,她那时喜欢过他,然后,我回国把她的回应告诉他,他就满足了。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好这个使命,不亚于要把我那演讲的任务达到圆满。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使这些瞬间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远滋润我们那颗在人生长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砺的心。
我演讲那天,她没有来。当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欢迎我,她也没露面。我给她打去几次电话,都是英语录音让给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没有回应。
直到回国前一晚,再拨她家电话,才终于听到她的声音。她的声音一点没有变。她很高兴。说她们全家到欧洲旅游,昨天才回家。她说看到报道,祝贺我演讲成功。我就引导她回忆当年,提到好几个那时工厂里的师傅,其中有他,她热情地问:“都好吗?你们都还保持着联系吗?”我就先逐个说一下那些人的近况,然后特别提到他,提到他那时如何喜欢高谈阔论,那时候我们给他取的外号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张旧桌案了,她一直饶有兴味地听着,还发出熟悉的笑声,但就在这关口,发生了一个情况,就是她先道了声“sorry”,然后分明对她那个房间里另外一个人,估计是她女儿,大声地说:“朱迪,你把那个花瓶挪开,我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但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我都不记得自己究竟是怎么跟她结束通话的。
回国很多天了。我没主动给他去电话。他也还没有来电话。如果他来电话问我,我该怎么跟他说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与“她”的故事。
B.“硕大的蝴蝶”和“敛翅的春燕”分别写出了“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我”对“他的嘱托”的重视,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D.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简洁流畅,意蕴丰富,结构精巧,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布局谋篇的匠心。
8.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通电话的过程中发生了“她”让人挪开花瓶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薄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诸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
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
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
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
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明朝指中央官员巡行地方,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终制,表示父母死后,子女按礼服满三年之丧。古时有武官战时不丁忧,文官遇事夺情之制。
C.中军,主力大部队。左军和右军相当于中军的臂膀,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
应大部队的行动。
D. 太子少保,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明朝时是加给重臣和近臣的荣誉性
官衔,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并称“三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谭纶运筹帷握,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 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
C.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因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而触景生情,用“ , 。”这两句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和自然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目。
美国研究人员 并测试了一种吸水设备,这种吸水设备可仅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这一研究听起来 。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人类实际可饮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的2.53%,相比于庞大的水资源真是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随着人口增长、气温上升全球水危机也日益严重,这促使科学家们 。开始研发更好的水资源收集方式。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而且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研究团队介绍,吸水设备使用了名为“金属有机框(MOF)的固体多孔质料。当空气流过MOF时,水分子被MOF束缚,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后滴入收集器中。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一杯罐装可乐容量的水,而该吸水设备能在一小时内收集到这么多的水。科学家想证明,( )。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开发 匪夷所思 微乎其微 独辟蹊径
B. 开创 匪夷所思 杯水车薪 别出机杼
C. 开发 不可理喻 微乎其微 别出机杼
D. 开创 不可理喻 杯水车薪 独辟蹊径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而且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B. 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C. 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D. 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你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即便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也会坚持至救援出现
B. 你完全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
C. 假如你在沙漠中不幸迷失方向,你完全可以坚持至救援出现,靠这种设备活下来
D. 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你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处可见。对此,专家表示, ① 。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② ,然后涂抹烫伤膏或者就近就医。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 ③ 还会刺激损伤皮肤。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 一亿年前。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的昆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该发现直接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万年。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春节前后,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举国上下实行全社会封闭式防控疫情的秩序状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着优良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奋勇抗战,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并且好转。然而,就在人们能够戴着口罩战战兢兢地走出家门的时候,却在某都市某超市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据目击者称,起因是两个人排队不小心互相碰了一下,女顾客不依不饶,把男顾客的东西扔了,把对方口罩也抓掉了,然后就发生了气愤的男顾客大打出手,互殴的场景。这件事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对此事,你怎么看?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二语文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B 【解析】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
2、D 【解析】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
3、B 【解析】A 项,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C 项,“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错误。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7题3分,8-9每题6分)
4.C赴美的原因是我要去美国讲演,顺便完成“他的嘱托”。
5.①性格执著。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②善于言谈。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阙论。③观念传统。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
6.①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她”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②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的情节,并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使小说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③揭示主旨,这一情节卒章显志,交代了人生中的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只是顺其自然的行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4-5每题3分,6题6分)
7. D(D项,“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错误,选项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理解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不是“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故选D。) 8. B (B项,“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多产业并举”错误,材料中只提及五堡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错误,手段和目的倒置,“乡村旅游”是途径,“乡村振兴”是目的,应该是“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故选B。)
9. ①国家规划: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②乡村实践:努力挖掘地域性优势,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③文化助力:发挥学院文化艺术优势,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0-12每小题3分,13题8分)
10.C【解析】“据巢不下”指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出攻程乡”指去攻打程乡,“不下”与“出攻”之间不应连在一起叙述,需断开,故排除D项;“……严兵待”即“严兵以待”,表示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B项;“谕散其党”的“其党”作“谕散”的宾语,而非修饰“朝曦”的定语,应在“其党”与“朝曦”之间断开,故排除A项。
11.D 【解析】“是‘三师’之一”错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衔。
12.B 【解析】“亲率主力进逼楼寇营垒”错误。根据 “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将左、右军继之”可知,应该是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逼进楼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从而大败楼寇。
13.(1)喂饱战马,磨利兵器,在短时间内较量出(决出)胜负的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靠勇猛战斗取胜的方法),在南方适宜。(“秣”“厉”“角”“呼吸者”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谭纶)增加(多)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工成”“益”“饬” “浙兵九千余”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4题3分,15题6分)
14.B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15.①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1?分)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1?分)②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1分)移情入境,(?1?分)借花的欢笑,(?1?分)更加突出表达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7-19每题3分,20题6分,21题5分。)
17. A 开发: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创:开辟;开拓,或指创建国家,也泛指创业。不可理喻:意思是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这里强调“这一研究听起来” 离奇古怪,应选“匪夷所思”。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根据语境,这里强调“人类实际可饮用的淡水”非常少,应选“微乎其微”。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别出机杼:意思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独到,指诗文创作另辟途径,不落俗套。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科学家们”独创出新方法,“开始研发更好的水资源收集方式”,应选“独辟蹊径”。
18. C文中画橫线的句子“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结构混乱,可以把“开展”去掉,可以排除B项;“多数研究……”与“也有少数研究……”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A项;另外,“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可以排除D项。
19. D由前文“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一杯罐装可乐容量的水,而该吸水设备能在一小时内收集到这么多的水。科学家想证明”可以推断,要衔接的内容为假设关系复句,首先是假设“不幸”出现极度缺水的情况,可以排除A和B项,然后才是表达“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的推理,“坚持至救援出现”是补充说明,可以排除C。
20. ①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方法 ②立刻用水冲洗烫伤部位 ③不仅没有用处(6分)
21. 关键信息:中美合作发现,昆虫开始传播花粉是在一亿年前,该发现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意思对即可得5分)
四、写作(60分)
22. 立意提示:要领悟材料背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紧扣大“敌”当前,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爱国”“友善”“文明”“和谐”的大国风范。
角度一:做人要谦恭达理。针对自私的女顾客蛮横、无礼行为。
角度二:为人要宽怀忍让。针对气愤的男顾客大打出手的粗鲁行为。
角度三:要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生根发芽。针对男女顾客缺乏文明行为。
角度四:要整体提高国民素质。针对男女顾客是个体个例。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是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因为尚书杨博的举荐被起用,谭纶又率领浙兵,讨伐贼寇林朝曦。林朝曦是大盗张琏的余党。张琏被消灭之后,林朝曦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去攻打程乡。知县余甫宰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并派遣主薄梁维栋潜入贼军中,劝说遣散他的朋党。林朝曦走投无路,舍弃盘踞之地逃跑,谭纶和广东兵前去追捕捉拿林朝曦。不久调任到福建任职,谭纶请求离职以服满三年丧期。
嘉靖四十二年春天,再次起用谭纶。上任途中又被提拔为右金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在奋勇战斗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营寨)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诸林。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中军逼进倭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谭纶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来镇守,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金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分兵互相呼应,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靠勇猛战斗取胜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与戚继光谋划策略,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告老还乡)。
神宗即位后,又起用他为兵部尚书。万历初年,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街。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不称职。谭纶多次上疏请求解去官职,皇帝下诏褒美嘉奖并挽留他。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谭纶征战沙场将近三十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