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6 14: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 ?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 ? ?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的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此,“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 ? ?“晚唐体”是宋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不同。“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于边缘化群体。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宋初“晚唐体”的盛行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受,尤其在“江湖诗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其历史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因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个宋代诗歌发展史。
? ? ?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开始初步形成清瘦与富贵两类诗歌对立互补的格局。清瘦之诗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开始,一路经大历十才子,到姚贾及李洞、杜荀鹤、喻凫、许浑、许棠、郑巢、周贺、周朴等中晚唐宗贾诗人,格局越来越逼仄,景物越来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越来越走向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富贵之诗从李白开始,经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一路向前,虽路径不同,但或辞藻丰赡,或意境瑰丽,总体带有较为明显的富丽之气。进入宋代,“西昆体”承商隐衣钵,“江西诗派”“脱胎换骨”之法亦使诗歌辞藻丰赡,而显学问之富丽,“晚唐体”则意境和语辞皆清冷寒瘦,“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薛嵎《闲居言怀》),“稍觉道心胜,渐至诗脾清”(罗与之《玉梁道中杂咏》),“斜阳照孤影,诗骨瘦崚嶒”(戴复古《山中少憩》)。
? ? ?可见作为清瘦型诗歌的代表,“晚唐体”本身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发展脉络,而且在唐宋两代基本与富贵型诗歌各占诗坛半壁江山,前赴后继,互相补充。
(摘编自王胜明《“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人严羽认为,宋诗崇尚理趣,但有不注重营造意境之美的问题,唐诗则能做到两者兼顾。
B.“晚唐体”诗清寒,盛行于宋代,在不同时期它承担着不同使命,宋人对它的态度并不同。
C.“晚唐体”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宋人的矛盾心态,因此“晚唐体”是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D.和清瘦型诗歌相比,富贵型诗歌出现得较早,成就也较大,整体带有富贵气,更受诗人喜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历史使命和风格类型两个维度论述了“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示了作者的论证思路。
C.文章第4段引用具体诗例,展示了“晚唐体”这种清瘦型诗歌的特点。
D.文章第4段在交代“晚唐体”深入研究的意义之后,梳理了清瘦型诗和富贵型诗的大致发展脉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但是,在面对唐诗时,宋人?的态度实际上是矛盾的。
B.“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就是因为它是宋代“江西诗派”之外? 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C.南宋“晚唐体”承担着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的历史使命,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晚唐体”对研究整个宋代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D.在作者看来,李白、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的诗歌风格类型偏向于富贵型。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
??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19年4月18日)
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除草与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5种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主要是因为我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
C.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需要经过认真分析,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D.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2)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D.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3)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
I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岐山臊子面
红柯
  陕西地界,吃面必吃臊子面,省城西安以及各县镇到处都是岐山面馆,因此原产地歧山就有了民俗村,民俗村大多在周公庙附近。那个伟大的周王朝肯定与吃喝有点关系,周武王挥师东进、逐鹿中原,除政治口号以外,臊子面、锅盔、面皮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到秦始皇时代,关西大汉就成了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臊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碗不是南方人吃米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的汤浇到面上。汤是不喝的,回到锅里不停地轮回往返,次数绝对在六七十次以上。吃了面,血就热起来,眼晴跟脸红得喷火,心跳咚咚如鼓,只等一声号令,人的原始血性刹那间就爆发出来了,这就叫气壮山河。陕西人的黑老碗绝对是古典武士头盔的变形,周人、秦人从岐山出来挥师东进,汉人、唐人延续这个伟大的传统,东出潼关后,又开凿西域。他们高贵的祖先本来就是西北的游牧民族,西起周原东至潼关的八百里秦川把他们从牧人变成了农民,从牧草到庄稼,这种奇妙的转折并没有减弱他们驰骋大地的勇气和想象力。依然是巨大的青铜和铁的头盔,穿越河西走廊,穿越中亚细亚,汗血马、苜蓿、葡萄跟麦子、谷子长在一起,秦腔跟十二木卡姆连在一起。张骞等孤胆英雄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死面饼子和羊肉往铜钵铁盔里一放,倒上水,架上火,煮烂煮透,一碗下去,肚子就圆了,拍一拍跟鼓一样嘭嘭作响,可以撑到天黑。羊肉泡馍绝对是戈壁沙漠的产物,一天只吃一顿,人成了骆驼。
  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臊子面汤宽,让人觉得奢侈,头盔那么大一碗汤,碗底就一筷头面条。可这一筷头面条又长又筋又烫,一粘嘴唇,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要用盘上,大木盘里十几碗,一个女子端着,吃一碗递一碗,跟转盘机枪一样。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面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这种饮食启蒙对一个乡村少年非常重要。臊子面的汤是用臊子肉做的。五花肉切碎,慢火燣一小时,跟炖东坡肘子差不多。加上辣子、醋,慢慢地让猪肉燣成糨糊状,肉有一股浓烈的酸辣香味,汤也是酸辣味的。一层辣子油,一口吹不透。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在岐山面跟前是小巫见大巫。我七八岁的时候吃肉伤了脾胃,吃臊子面只能吃一两碗,几乎是婴儿的饭量。你可以想象在岐山那地方,这样有多狼狈,一个人吃不成饭,谁都瞧不起你。
  我的外婆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外孙吃不动饭她着急呀,心里急,脸上看不出来。她慢条斯理地对我讲她辉煌的过去。农村妇女所有的辉煌就是厨房,有米没米必须让烟囱冒烟,而且要冒得 笔直雄壮、直薄云天。在她的讲述里,臊子面的面条是青色的。案板上,面被擀开,又揉到一起,再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全被拉开了,营养全都出来了,煮熟后就是青的,筷子挑起可以看见对面的人影,跟玻璃一样,客人们吃到六七十碗的时候,总要站起来松松腰带,放 开肚子再吃十几碗……我还记得六十多岁的外婆眼冒神光的样子,我的口水咽到咕咕叫着的肚子里, 我都闻到了又浓又尖的酸辣味道,跟梦一样。在梦的后边,外婆真的到厨房去操作了,仿佛在童话世界里。我听到和面的声音、揉面的声音,我看见面被擀开了,跟被单一样一次次展开,白面变成青面,沿着擀面杖被切成细丝,酸辣汤味弥漫了屋子,弥漫了古老的周原大地,那年我十二岁,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外婆用鸡肉做的臊子。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吞吃面条的嘘嘘声。
(选自《经典阅读》,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既如实介绍了陕西的特色饮食风俗和自己儿时吃面的记忆,也任由思绪驰骋, 想象了祖先吃面时的场景。
B.作者认为,周武王挥师东进、逐鹿中原,除了用政治口号鼓舞外,特色食物对士兵的吸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C.文章写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时出主人洋相和红事白事时提防村子里的的壮汉,表现了当地落后的民风。
D.文中想象了祖先们吃面时的场景,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陕西人自古就有的英雄气概和豪爽情怀。
(2)文章以画线句子结尾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IV.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①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 ?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 ?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B.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C.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D.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B.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D.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
B.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C.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
D.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终悟求之于心,格物致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V.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庭芳①
苏轼
? ? ? 蜗角②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 ?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①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②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族常为争地而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由词人“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既有议论,又有抒情。词风形象生动。
B.上阙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的尘俗人生的否定。
C.下阙以高歌结尾,情绪变得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本词语言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1分)本词上阙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健康长寿;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子孙万代”;葫芦上下球体________,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大肚小肚”,代表“能容”的胸怀。葫芦代表的吉祥文化是________的。
? ?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历史文献显示,(? ? ? ?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来________。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________,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其开放包容的核心理念也与许多国家的葫芦文化息息相通,因而赢得沿线各国的支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浑然天成?????? 多极化????? 验证????????? 说明
B.浑然一体?????? 多样化????? 证实? ????????表明
C.浑然天成?????? 多极化????? 证实????????? 说明
D.浑然一体?????? 多样化????? 验证????????? 表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B.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C.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D.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上,中国人民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B.中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C.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
D.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是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共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 ?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大致说来能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通过堆放或填埋处理垃圾,即使垃圾处理地远离生活场所并采用相应的隔离技术,②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③__________________,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丢弃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 ?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7月17日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杂技展演共有6台杂技剧和36个杂技、魔术节目参演。参演节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杂技剧目主要有《百鸟衣》《小桥流水人家》《梦回中山国》等。杂技、魔术节目则涵盖爬杆、斜杠、空竹等多个类型,体现了高、难、险、奇、趣的特点。由广西演艺集团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百鸟衣》作为首场演出剧目,通过一幕幕精彩演绎,引发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掌声不绝于耳。
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能帮助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 ? ?多把“你听懂了没”换成“我讲明白了没”;
? ? ?永远不要对一个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 ?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集体保持好的氛围。
? ? ?这三个细节中,你认为哪一种对处理人际关系更重要?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知识点】(1)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
(2)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
【详解】(1)B.“盛行于宋代”扩大了范围,原文是“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且文本提及的是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不同。C.“晚唐体”体现的是宋人对唐诗的矛盾心态,且此题为强加因果。D.“成就也较大”,“更受诗人喜爱”是无中生有。
(2)文章的结构为“总——分”
(3)以偏概全,“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有两个原因:第一,“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第二,它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在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答案】(1)A
(2)B
(3)B
2.【知识点】(1)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2)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造成我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由原文可知,“生活用火”才是造成我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三分析,A项“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B项“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险加固工程。D项“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
(3)略
【答案】(1)B
(2)C
(3)①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②吸取教训,重点做好防火工作。③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
3.【知识点】(1)理解文本内容
(2)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
(3)鉴赏作品的语言
【详解】(1)“表现当地落后的民风”属于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描摹当地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主要为了表现臊子面的魅力和人们对臊子面的热爱,突出了民风的淳朴。
(2)略
(3)略
【答案】(1)C
(2)①写出作者吃臊子面时狼吞虎咽的情态。②表现出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③是作者对自己儿时吃面经历的总括式回忆,语言简洁明了,收束叙事,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3)①文章兼以记叙和抒情,文风直白且豪放,生活气息浓烈,让读者顿生亲切感。②文章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细致描摹了不同时期陕西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③“一筷头”“大老碗”“青橛橛”等词,极具西北特色,使文风更加生动豪放。
4.【知识点】(1)文言断句
(2)官职爵位、传统礼仪
(3)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
(4)文言文翻译
【详解】(1)“名”为动词,为命名,取名的意思,宾语是“云”,故应在“云”后断开,排除A和B两项。D项,“异人拊之”,主语是“异人”,谓语是“拊”,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且“更名”的宾语是“守仁”,故应在“之”和“更名”之间断开,排除D项。
(2)B项,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3)B项,“担任南京吏部尚书”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可知,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并未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4)(逾:超过。寝苫:睡草席。蔬食:吃粗食。多:赞美。译出大意给1分;“逾”“寝苫”“蔬食”“多”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病甚:病得很重。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即请求退休。自代:代替自己。俟:等待。译出大意给1分;“病甚”“乞骸骨”“自代”“俟”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字德辉,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弘治年间,累积功劳升官到学士、少詹事。王华有气度,在讲幄任职时间最长,孝宗很器重他。正德初年,升任礼部左侍郎。因为王守仁冲撞刘瑾,(王华被)外放为南京吏部尚书,因事获罪被罢免。刘瑾倒台,(王华)才官复原职。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赞美他。
? ? ?王守仁在母亲胎中怀了十四个月才出生。他的祖母梦见神仙从云彩中间送下婴儿来,因此(给孙子)起名为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有道术的人抚摸他,(给他)改名守仁,(王守仁)才会说话。(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山海关等各个关口,时常擅自去边塞,放眼观览山川地形。二十岁时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只是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在江北审讯犯人,称病返乡,复职后补任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顾一切递上奏章企图解救,刘瑾发怒,打了他四十棍,贬(他)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生,苗族、僚族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纷纷砍树造屋,让王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王守仁)经考察改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守仁)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嘉靖六年,(皇帝)下诏任命王守仁做两广总督兼任巡抚。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走到南安去世,当时五十七岁。
? ? ?王守仁天资特别聪敏。十七岁时拜见上饶娄谅,和(娄谅)谈论朱熹推究事物之理的大意。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不轻易谈笑。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修筑屋室。泛泛地、笼统地学习二人的学说,几年之后仍没有收获。(王守仁)被贬谪到龙场,荒远之地没有书籍,王守仁每日整理以前的见闻。突然领悟到推究事物之理获得知识,应当求之于内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于是(对这门学说)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培养良知为主。说宋朝周、程二人之后,只有象山陆氏的学说简易、直截了当,能够承接孟氏的学说。而朱子的《集注》《或间》之类,是宋朝中期未确定的学说。学者大多跟从(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答案】(1)C
(2)B
(3)B
(4)(1)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赞美他。
(2)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
5.【知识点】(1)诗词的内容与主题、鉴赏诗词表达技巧、艺术特色
(2)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详解】(1)全词的语言风格非“生动形象”,而是率真自然,奔放舒卷。
(2)略
【答案】(1)A
(2)①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②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③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6.【知识点】(1)理解运用型默写、赤壁赋
(2)理解运用型默写、琵琶行 并序
(3)理解运用型默写、登高
【详解】(1)略
(2)略
(3)略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知识点】(1)词义理解与辨析
(2)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3)语言连贯
【详解】(1)先看第一空:“浑然一体”指融合成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指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天生的一样,形容才德完美自然,也形容诗文书画等自然完美,无雕饰的痕迹。此处语境是指葫芦上下两个球体是自然形成的整体,应选“浑然一体”。据此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验证”指通过实验得到证实,检验证实;“证实”指证明其确实。此处语境是说“这一点”的真实性可以由季羨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中记载的内容来证明,应选“证实”。据此排除D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表示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我国人民”前面,据此排除A、C两项;二是语序不当,“沿线"应该紧邻“一带一路”做“许多国家”的定语,据此排除B项。
(3)根据后文“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须摩底呢……从里面跳出’来”可知,此处语境重点谈的是印度文化,所以括号内所填语句的陈述对象应为“印度人民”,才能做到与后文衔接最紧密。A、B两项的陈述对象是“中国人民”,D项的陈述对象为“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后文内容衔接均不够紧密。
【答案】(1)B
(2)D
(3)C
8.【知识点】(1)语言连贯
【详解】(1)略
【答案】(1)①垃圾分类的好处很多( 或者“它的好处很多”)???
②也阻止不了有害物质渗透??
③垃圾分类还可以变废为宝(或者“分类后的垃圾可回收利用”)
9.【知识点】(1)压缩语段
【详解】(1)略
【答案】(1)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7月17日晚在广西南宁开幕;参演节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广西杂技剧《百鸟衣》引发热烈反响。
10.【知识点】(1)材料作文
【详解】(1)略
【答案】(1)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