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1 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6 13: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共一课时。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领域。 本节主要介绍火山和地震这两个主题。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要学习的是“变化的地形”,地形的变化有时 剧烈有时缓慢,本章第二、三节的“海路变迁”和“缓慢的地形变化”主要都是以长期的缓慢的大地变化。而由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明显剧烈的,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这样安排使学生对之后要学的缓慢地形变化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顺序安排很重要。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
学生回答:平原、丘陵、盆地(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一些地形知识)
教师:一个小小的奉化就有这么多种的地形,可想而知地球上的地形是变化万千、各种各样,我们世界上的地形主要分为五大基本类型(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改变我们地形的两种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板书),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火山(板书)
<二>教学任务二:火山
教师:大家都开过饮料罐吧,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当我们在打开饮料罐之前先摇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
教师:知道为什么饮料会喷射出来吗?
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回答
教师:解释饮料在摇晃一下以后打开会喷射出来的原因,从而引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饮料喷射是相似的,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提出火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板书)
教师:知道了火山的成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仔细观察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物体有哪些?(课件播放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来看视频
教师:看了刚刚的视频,大家知道火山的喷发物有哪些?
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回答
教师:首先我们看到喷出来的浓浓的灰色这是火山灰,随后喷出来一些火红火红的物体是岩浆,伴随着火山灰和岩浆喷出来的还有水汽烟雾。我们将火山的喷发物归一下类,其中火山灰属于固体物质,那岩浆就属于液体物质,而水汽烟雾中含有气体物质比如水汽就是气体。(板书)
学生:学生跟着思路一起回答
教师:介绍火山能够改变地形,当陆地上的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火山丘,比如日本的富士山;那么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什么呢?(一般学生均能回答出来岛屿)我们给他个名字叫火山岛,最著名是夏威夷群岛还有我们台湾的澎湖列岛,钓鱼岛也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课件播放著名的火山图片)(板书)
教师: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弊的同时还会有利的存在,下面我们以圣海伦死火山喷发带来的弊和利为例来探讨一下火山的弊与利,大家可以参看书本102页视窗找出弊和利。(板书)
学生: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火山喷发带来的弊和利,并试着概括回答
教师:课件呈现火山喷发的弊与利,让学生了解
教师:同学们就你们现在所知道的火山,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学生:请学生说出几座火山的名字
教师:那你们说的这几座火山你们有没有听到过它们经常喷发或偶尔喷发或不喷发这种情况?
学生:根据对所报火山的了解回答
教师:我们根据火山的活动情况把火山分成三类,在书本103页小资料中有介绍。首先,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人们把它们叫做活火山,著名的活火山有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还有日本的富士山;而与活火山相对的就是死火山,介绍死火山,以及著名的死火山我们山西的大同火山群;介于活火山和死火山之间的我们就称之为休眠火山,介绍休眠火山,并展示几座休眠火山的图片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和吉林的长白山。但是其实这三种火山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死火山可以复活变成活火山,而休眠火山可以复苏变成活火山。
教师:介绍现存的活火山有500多座,我国有600多座火山遗迹,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 林省的长白山、云南省的腾冲。
教师:以富士山为例,讨论为何山脚的居民如此淡定住在那,引出火山喷发有预兆
学生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课件总结展示火山喷发前的预兆
<三>教学任务三:地震
过渡:用课件展示最近几次地震的图片,引出地震
教师:介绍地震,课件辅助“地震和火山一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发生大约500多万次地震,但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1%),造成严重破坏的平均每年有十多次。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地震和火山一样也会引起地形的变化,简要介绍地震引起的地形,结合图片。
教师:地震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危害,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地震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直接给出地震的成因是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移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引起地表的震动,即地震。展示地震的结构简要介绍,提出在震中附近,人的感受是先赶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让学生在书本中注出。
教师:你们对于地震又了解多少呢,你们知道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来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地震带来的几点危害
教师:展示最近几次地震的震级,提出震级和烈度
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认识震级和烈度
教师: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发生在哪里?
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出来
教师: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又是发生在哪里?
学生:在书本上找出。
教师:地震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大家觉得地震能否预测呢?
学生:往往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一
教师:其实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展示史上一次被人类成功预测的地震,说明地震是可以预测,但是还不能准确预测所有的地震,就如汶川的地震未被预测而使得最后损失惨重。
教师:我们的科学家为了能够预测地震,也发明了一些能够预测地震仪器,大家知道的有哪些测量地震的仪器?
学生:学生都知道张衡的地动仪,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课件:介绍现代的测地震仪器。
教师:地震和火山一样在来临时会有一些预兆,讲述汶川地震发生前几天的怪事以及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地震发生前有预兆
课件:课件展示地震发生前的预兆
教师:假如地震真的发生了那你在以下四个场景中你们会怎么做?(组织讨论)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场景下讨论震时的因对措施“5分钟讨论时间”
教师:组织讨论交流震时的应急措施
学生:各组学生派代表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课件展示在不同场合下震时的应急措施
<四>教学任务四: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教师:火山和地震是两种自然现象,那么他们有怎样的分布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两幅图片,一幅是火山分布图,另一幅是地震分布图。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的重合地方聚集在哪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点得出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特点
教师:得出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教师:总结,地震和火山均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
课件:展示本堂课的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
§4.1火山与地震
一、火山
1、成因
高温高压活动的岩浆
裂隙、薄弱地带
2、喷发物
火山灰——固体
岩浆——液体
水汽烟雾——含气体成分(如水汽)
3、改变地形
陆地火山喷发——火山丘 例日本富士山
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岛 例夏威夷群岛
4、弊与利
5、类型(按火山活动情况)
活火山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日本富士山
死火山 山西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 吉林长白山
6、预兆
二、地震
1、简介
地球上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但能被人感觉到的只有1%,造成严重破坏的每年有十多次。
地震时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
2、成因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地表变形断裂、移动
震中附近 先感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危害
4、震级与烈度
世界最大的地震:智利
中国建国以来最大地震:汶川
5、预测
能预测但不能准确预测所有的地震
6、预兆
7、震时应急措施
三、火山、地震分布
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均发生在地壳活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