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走进意象艺术》
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职业高中《艺术》课程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十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几节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意象艺术,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意象艺术,也不太理解。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设计理念
依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标准:“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使学生会用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美术鉴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结合我校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法的要求“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宗旨,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作为设计理念。
四、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分辨意象艺术,认识到意象艺术是常见的表象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新课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意象艺术的特点。
难点;怎样理解意象艺术?
六、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美术基础,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将采用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引导法、提问法、点拨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情趣。
七、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我采取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观察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4)体验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主要从五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理解意象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生资料搜集情况,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初步的感知意象艺术。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达利《内战的预感》
设疑:是具象艺术吗?(学生讨论,众说纷纭)
设计意图:采用设疑法、主要就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意象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什么是意象艺术?
媒体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
通过六人组讨论,让学生说出出油画与实景照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
学生回答:(略)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意象艺术(主观情感、观念、意识)
出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2、理解重点:意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媒体展示:达利作品《内战的预感》
学生介绍画家达利,然后教师设置问题用媒体展示:(1)什么真实?(C层)什么不真实?(B层)(2)是具象艺术还是意象艺术?(B层
C层)(3)采用了什么手法?(B层)(4)为什么怪异?(A层)(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重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
学生组内,组间讨论交流,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与分析、交流的进程中,进一步理解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进一步给出完整总结,这样就抓住了教学重点。
3、突破难点:怎样理解意象艺术?
媒体展示:委拉斯凯玆的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及培根的油画《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本书前面所学过内容(如从造型、色彩、手法等)较为详细地比较,寻找出以上作品的差异,同时引导联想意象手法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
学生回答:(略)
老师引导、归纳:切入点一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媒体展示:朱耷的作品《鹌鹑图》让学生找一找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老师引导、归纳:切入点二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意图来表现世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具象艺术作品与意象艺术作品的比较,探究怎样理解意象艺术。怎样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感觉”和“想”)也就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媒体展示:思考问题
(1)怎么理解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真实”?(C层回答B补充)
(2)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A层)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层次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
环节五:当堂检测
拓展提升
1、欣赏:媒体播放生活中的意象艺术作品(配意象音乐作品)
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意象作品
。
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此环节特意添加意象背景音乐,让学生知道也有意象音乐,激活思维,扩展视野。
2、体验学习:媒体展示作业要求(让学生每人体验画一幅意象作品).
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点评。教师点评;学科长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学习,使学生懂得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消除对艺术的神秘感。通过作品展示各种评价方式,检测学生対意象艺术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释放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并且此环节特意添加意象背景音乐,让学生知道也有意象音乐,扩展视野,扩大知识面.
九、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块面版式设计突出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
十、教学反思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六环节高效课堂的要求。其次,在课堂环节设计上力求清晰高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体验多种方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美术专业术语缺乏认知,回答问题时语言不够规范,缺乏美术专业术语,浮于表面。在体验操作环节,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缺乏自信,不敢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