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鲁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练习):第1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推荐】鲁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练习):第1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9-02 13:23:16

文档简介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D.以上三项均需要求的
【解析】 A中,若原来有蒸馏水不影响;C项中若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容量瓶,则最后所配制的浓度必大于所要配的浓度。D显然错。
【答案】 B
2.(2010年南充高一检测)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质的物质的量 D.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解析】 由nB=cB·V知溶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项符合题意;由于溶质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项不符合题意;另外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不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单独决定的,B、D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使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洗净的容量瓶中仍残留少量蒸馏水
B.氯化钠中含杂质
C.称量氯化钠固体前,天平的指针略偏向右方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解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洗净的容量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因为在配制过程中还要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直至液体的凹液面达到刻度线为止。氯化钠中含杂质会导致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前,指针偏向右方,说明右盘重。根据“左物右码”的称量原则,称量的氯化钠比应称量的量多,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定容时,观察液面视线偏高,所配溶液的凹液面没有达到刻度线,在刻度线下便停止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线造成溶液的浓度偏低。
【答案】 C
4.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B.75 mL 2 mol·L-1氯化钙溶液
C.150 mL 2 mol·L-1氯化钾溶液
D.75 mL 1 mol·L-1氯化铁溶液
【解析】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1 mol·L-1×3=3 mol·L-1。A项中c(Cl-)=1 mol·L-1,B项中c(Cl-)=4 mol·L-1,C项中c(Cl-)=2 mol·L-1,D项中c(Cl-)
=1 mol·L-1×3=3 mol·L-1。
【答案】 D
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的Ba(NO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2 L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8NA
B.500 mL溶液中NO3-浓度为0.2 mol·L-1
C.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4 mol·L-1
D.500 mL溶液中含NO3-总数为0.2NA
【解析】 A项中阴、阳离子总数应为2 L×0.2 mol·L-1×3×NAmol-1=1.2NA;B项中c(NO3-)=0.2 mol·L-1×2=0.4 mol·L-1;C项中c(Ba2+)=0.2 mol·L-1。
【答案】 D
6.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铝离子浓度为0.1 mol·L-1,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1。则混合液中镁离子的浓度为(  )
A.0.15 mol·L-1 B.0.3 mol·L-1
C.0.45 mol·L-1 D.0.2 mol·L-1
【解析】 由Al3+浓度知由Al2(SO4)3提供SO42-浓度,剩余SO42-由MgSO4提供,知A项正确。
【答案】 A
7. 在V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m g Al3+,则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解析】 据分子式Al2(SO4)3可知,c(SO42-)=c(Al3+)=×=。
【答案】 C
8. 将5 mol·L-1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解析】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计算。稀释前NO3-的物质的量为
5×2×10-3×a mol,则稀释后NO3-的浓度为:=mol·L-1。
【答案】 B
9.300 mL某浓度的KOH溶液中含有84 g KOH,现欲配制1 mol·L-1的KOH溶液,应取上述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解析】 n(KOH)==1.5 mol,原溶液KOH浓度==5 mol·L-1;现要配制1 mol·L-1的KOH溶液,则稀释了5倍,即体积变为原来的5倍,所以加水的体积约为原溶液体积的4倍。
【答案】 A
10.若20 g密度为ρ g·mL-1的Ca(NO3)2溶液里含1 g 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2.5ρ mol·L-1 D.1.25ρ mol·L-1
【解析】 n(Ca2+)==0.025 mol,则n(NO3-)=0.05 mol。
溶液体积=×10-3L·mL-1=L,所以c(NO3-)==2.5ρ mol·L-1。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
(1)需称量________g的烧碱固体,它应该放在________中进行称量。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写代号)。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1 000 mL容量瓶 E.漏斗
F.胶头滴管 G.500 mL试剂瓶
(3)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2)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容量瓶中,完成后期加入少量水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配制500 mL溶液要用500 mL容量瓶。NaOH固体易潮解,有很强的腐蚀性,应盛在合适的容器里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
【答案】 (1)2 烧杯 (2)BDE
(3)托盘天平、药匙、500 mL容量瓶
(4)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同时眼睛要平视刻度线,当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时为止
12.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溶液密度为1.219 g/mL。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取出10 mL该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解析】 (1)24.4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61 mol,c(NaOH)==6.1 mol·L-1。
(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219 g/mL=121.9 g,NaOH的质量分
数为:×100%=20%。
(3)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密度都不变,但是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等,都仅为原溶 液的十分之一。
(4) 这10 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1,稀释到100 mL以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缩小为=0.61 mol·L-1。
【答案】 (1)6.1 mol·L-1 (2)20%(3)6.1 mol·L-1 20% 1.219 g/mL
  2.44 g0.061 mol (4)0.61 mol·L-1
13.已知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
(1)用w表示在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w、ρ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ρ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w=,S= g。
(2)c(NaCl)== mol·L-1
(3)c(NaCl)== mol·L-1
(4)w=×100%=%
【答案】 (1)S=g
(2)c(NaCl)= mol·L-1
(3)c(NaCl)= mol·L-1
(4)w=%
14.(1)配制约为0.1 mol·L-1盐酸溶液500 mL,请将操作顺序①、②、③、④、⑤、⑥填写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仪器名称、操作方法和适当数字。
(  )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  )在盐酸冷却后,沿________注入________mL的________中。
(  )用________量取1.19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为浓盐酸约________mL注入烧杯中。
(  )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  )往容量瓶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处,改用________加蒸馏水,使溶液的______________与瓶颈刻度线相切。
(  )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摇匀,并转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后倾倒于烧杯中,量筒内残留的液滴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否则会使配成的溶液浓度如何变化?________。
②将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好的液体转移入容量瓶中,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后接着要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未这样操作,会使配成溶液浓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时,若仰视读刻度,会使配成的溶液的浓度怎样?__________,俯视呢?________________。
④最后把容量瓶盖紧,再摇匀,结果瓶塞和刻度线以上会残留一些溶液使液面降低,这样得到的溶液浓度会怎样变化?
________。
【答案】 (1)② ③ 玻璃棒 500 容量瓶 ① 量筒
4.1 ④ ⑤ 1~2 cm 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 ⑥
(2)①应保留 偏高
②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偏低
③偏低 偏高 ④无影响
15.标准状况下,用1 L水吸收560 L氨气形成浓氨水,该氨水的密度为0.89 g·cm-3,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c(NH3)==
=15.6 mol·L-1
【答案】 15.6 mol·L-1(共31张PPT)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了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 中所含溶质B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 。
3.单位: 或mol·m-3等。
4.表达式: 。
单位体积溶液
物质的量
cB
mol·L-1
1.溶液的体积就是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吗?
【提示】 不是。当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时,它们的体积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二、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 mL 0.4 mol·L-1的NaCl溶液为例来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和步骤。
1.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
m(NaCl)=n(NaCl)· =c(NaCl)·V溶液·M(NaCl)= ×0.5 L×58.5 g·mol-1= 。
2.用 (仪器)称取所需氯化钠。
3.将称取的NaCl置于 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 搅拌,使其溶解。
4.将所得NaCl溶液转移到 中。
M(NaCl)
0.4mol·L-1
11.7g
托盘天平、药匙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5.用蒸馏水洗涤 、 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振荡。
7.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1~2 cm处,改用 加蒸馏水,至 。
8.塞好瓶塞,颠倒数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9.将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中。
简记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2.(1)溶液注入容量瓶前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
(2)定容过程中如果加水已超过刻度线,能否把水吸出来?如果不能应如何做?
【提示】 (1)容量瓶的容积是在室温下的定值,由于热胀冷缩,温度变化时,容积会发生变化,但主要是溶液体积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物质的溶解过程常伴有放热或吸热现象,使配制溶液体积有误差,因此,要冷却到室温。
(2)不能;倒掉并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
一、正确运用物质的量浓度
1.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中溶质的确定: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般是指新物质,如Na2O、Na2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OH;有些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较复杂,如Cl2、NH3等,求算其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物质为溶质。
2.结晶水合物溶液的溶质:其溶质不是指结晶水合物,而是指相应的无水盐,如将25 g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形成100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
3.溶液稀释定律
(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浓)×w(浓)=m(稀)×w(稀)。
(2)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V的单位前后要一致)。
4.两种溶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
有c1V1+c2V2=c混V混
(1)当溶液的密度相差不大时,可作近似计算:V混=V1+V2;
(2)当溶液的密度相差较大时,则须根据密度进行体积换算:V混=(V1ρ1+V2ρ2)/ρ混。
5.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的体积一定不能用溶剂的体积代替,应通过形成溶液的密度,利用V= 求得。
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 mol·L-1      B.0.25 mol·L-1
C.0.4 mol·L-1 D.0.5 mol·L-1
【名师解析】 因混合后SO42-的物质的量为:
n(SO42-)=0.3 mol·L-1×0.1 L+0.2 mol·L-1×0.05 L×3=0.06 mol
溶液的体积V=0.1 L+0.05 L=0.15 L
则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SO42-)=n(SO42-)/V=0.06 mol/0.15 L=0.4 mol·L-1。
【答案】 C
1.在4 ℃时向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解析】 选项A:由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等于0.1 L,便可推知该
物质的量浓度不应等于10 mol·L-1。选项C:本题的溶质的质量与
溶液的质量可求得:36.5 g,100 g,所以可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选项D:溶液的体积不能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加和。即不
等于22.5 L。
【答案】 B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容量瓶的使用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
(1)构造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瓶,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颈部标有刻度线,瓶体标有温度和容积,与平底烧瓶不同。
(2)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把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③加水到刻度时,观察液面要平视刻度,使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使用完毕,应该洗净、晾干(玻璃磨砂瓶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以免瓶塞与瓶口黏连)。
⑤不能加热,不能用来溶解或作反应器。
⑥在溶解或稀释时若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必须待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⑦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与容量瓶接触点要在刻度线以下。
⑧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误差分析
(1)依据:c=
(2)使用容量瓶时可能引起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mol·L-1)
m V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 减小 - 偏低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少量流出 减小 - 偏低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定容 - 减小 偏高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偏低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 - 减小 偏高
选择的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若使用某一浓度为480 mL的溶液时,应选择500 mL容量瓶,在求所需溶质的量时按500 mL溶液来计算。
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 mol·L-1稀H2SO4 100 mL。
(1)实验中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
(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 mL容量瓶
(E)10 mL量筒 (F)50 mL烧杯
(G)100 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2)实验操作
①用100 mL量筒量取98%的浓H2SO4________mL;
②选取对应规格的容量瓶,洗涤,检查是否漏液,将稀释并冷却至室温的H2SO4沿玻璃棒转移到此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在小烧杯内稀释浓H2SO4,稀释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⑤向容量瓶中直接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
⑥盖上容量瓶塞子、摇匀;
⑦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洗涤但尚未干燥的试剂瓶中贮存备用。
(3)实验分析
a.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
c.实验操作有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下列操作所配溶液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Ⅰ.转移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________。
Ⅱ.量取浓H2SO4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抓住以下三点:
(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要求。
(3)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随堂笔记】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5.4 mL,所以选用仪器(E)。由配制
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知,还需要的仪器有(F)(C)(G)(H);
正确的操 作步骤是: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3)根据实验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知,在稀释浓H2SO4和移液时,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由于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5.4 mL,
所以应用10 mL量筒,若选用100 mL。量筒,由于量程太大,会造
成较大的误差,故①操作存在错误;由于试剂瓶洗涤后未干燥,
瓶壁附着的蒸馏水会使所配溶液变稀,故⑧操作存在错误。由于小
烧杯未洗涤,溶质未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浓度偏低。由于用
蒸馏水洗涤了量筒,并将洗涤液移入了容量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增
大,导致浓度偏高。由于俯视刻度线会使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减
少,导致浓度偏高。
【答案】 (1)(C)(E)(F)(G)(H)
(2)5.4 (3)a.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拌和引流 c.量取H2SO4的量筒量程太大,会造成较大误差 试剂瓶未干燥,会使所配溶液变稀 d.偏低 偏高 偏高
2.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解析】 M(CuSO4)=160 g·mol-1,M(CuSO4·5H2O)=250 g·mol-1。
若配制500 mL 0.1 mol·L-1CuSO4溶液需CuSO4或CuSO4·5H2O的物
质的量为:0.1 mol·L-1×0.5 L=0.05 mol。
0.05 mol CuSO4的质量为:0.05 mol×160 g·mol-1=8 g。
0.05 mol CuSO4·5H2O的质量为:0.05 mol×250 g·mol-1=12.5 g。
【答案】 D
1.在容量瓶上无须标记的是(  )
A.温度 B.刻度线
C.浓度 D.容积
【答案】 C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 mol·L-1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L溶液中含0.3NA个K+
B.1 L溶液中含0.9NA个离子
C.2 L溶液中K+浓度是1.2 mol·L-1
D.2 L溶液中含0.6NA个离子
【解析】 1 L溶液中:n(K2SO4)=0.3 mol·L-1×1 L=0.3 mol
N(K+)=2n(K2SO4)·NA mol-1=0.6NA
N(离子)=0.3 mol×3×NA mol-1=0.9NA
故A项错误,B项正确。
2 L溶液中:c(K+)仍为c(K2SO4)的2倍,即0.6 mol·L-1,C项错误;N(离子)=0.9NA×2=1.8NA,D项错误。
【答案】 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40 g NaOH溶解于1 L水中,得到1 mol·L-1的NaOH溶液
B.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中配成0.5 L的溶液,浓度为1 mol·L-1
C.将1 L 10 mol·L-1的盐酸与9 L水混合,混合液浓度为1 mol·L-1
D.10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
【解析】 A中溶解后不一定为1 L溶液,A错;B中11.2 L HCl气
体没有指明是标准状况,不一定为0.5 mol,B错;C中混合后溶
液体积不一定是10 L,C错;D正确。
【答案】 D
4.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情况中,使
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滴管加水时,不小心把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解析】 A、D两项不影响物质的量浓度;C项使物质的量浓
度偏大。
【答案】 B
5.右图是某医院给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
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
中含水________g,溶液的密度约为________;
若已知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该注射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标签:m(溶液)= =250 g,
m(水)=250 g-12.5 g=237.5 g,
ρ= =1 g·mL-1
M(葡萄糖)=(6×12+12×1+6×16)g·mol-1
=180 g·mol-1
c(葡萄糖)= =0.28 mol·L-1
【答案】 237.5 1 g·mL-1 0.28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