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好的故事 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好的故事 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6 19: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二十五课
好的故事
第八单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
(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
背景简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助读资料
《初学记》:共计30卷,中国古代的“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取材于群经、诸予、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山阴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在绍兴城的西南。《世说新语》的《言语》第二:“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助读资料
一丈红:即蜀葵。高六七尺,夏秋开花产单瓣、复瓣均有,有红、紫、淡红、斑红、黄、蓝、白等色,鲜艳夺目,且花期很长,为宿根草本植物,每年初春,早于各种植物最先长出地面。且不用浇水施肥,自生自长,可以说是平民化的观赏植物。种子落地,随处发芽生根,不怕干旱和病虫害。
  
情景导入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很多处写到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情结也不是一个偶然。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近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字词注释












字词注释
一位瘦削(
)的老人正专心致志地削(
)苹果。

xuē
(瘦削)(剥削)(削弱)
xiāo(削苹果)(削铅笔)
xuē
xiāo
字词注释
绝大多数的人,都喜好(
)听好(
)话。

hǎo(好的)(良好)(不识好歹)
hào(爱好)(喜好)(叶公好龙)
hào
hǎo
字词注释
词语解释
错综:复杂,交错配合。
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朝霞,彩云。
荡漾: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瘦削:一指形容瘦;二指谓肌肉减削,变瘦;三指形容细长直立。
字词注释
一瞬间: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陡然:骤然,突然。形容形势急转,令人猝不及防,感到意外。
优雅:优美高雅。
字词注释
近、反义词
昏沉---
迷糊
陡然---
猛然
融合---
交融
退缩---
扩张
凌乱---
整齐
瘦削---
肥胖
优雅---
庸俗
反义词:
凝视---
注视
近义词:
字词注释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凝视
二者都有“看”的意思。
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
1.老人(
)着那张发黄的照片,久久没有说话。
2.我密切地(
)着小猫的一举一动,生怕它突然跑调了。
凝视
注视
课文讲解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很美好
如: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课文讲解
2.
根据课文填空。
本课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刚学过他写的作品_______________。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幽雅,
鲁迅
《少年闰土》
有趣”
课文讲解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写在“昏沉的夜”,作者一边看书,一边昏沉地睡去。
第二部分(3—9):写作者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第三部分(10-11):写作者非常非常喜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作者总是想起它。
课文讲解
课文解读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开头部分描写了夜色,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点明了时间是夜晚。
给人一种沉闷、窒息、压抑的感觉。影射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和厌恶。
课文讲解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为后面写“好的故事”作好了感情铺垫,与下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昏沉的夜
课文讲解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鲜明的对比
“鞭爆的繁响”的热闹和“烟草的烟雾”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夜”的特点——让人感觉“昏沉”。
课文讲解
既点明了文章的题目,又引出下文描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
过渡句,承上启下。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课文讲解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总写故事的内容——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美丽壮观,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与活力。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课文讲解
情节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
理解词语
课文讲解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小船”带着作者走入梦境。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的“美的人和美的事”。
静态描写
课文讲解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写这些“美的人和美的事”是那么的生动形象。
动态描写
课文讲解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表现了作者渴望看到理想中“好的故事”没有终结。
两个“永是”,强调了“梦中的故事”也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一篇“好的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课文讲解
先总写“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
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
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变幻无穷,
充满生机
课文讲解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美的事
山野风光
景色迤逦
人物
景物
倒影
水中
河中倒影
时聚时散
课文讲解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凡是”“都是”说明江南水乡,处处美丽如画,令人爱恋,表达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讲解
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课文讲解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
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课文讲解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课文讲解
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说明“现在”的所见与“回忆”内容相似
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
一篇“好的故事”。
“我”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驱散黑暗。
课文讲解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倒影忽散、拉长,清澈碧绿的河水成了缕缕的胭脂水,斑斓美丽。
课文讲解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课文讲解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泼刺奔迸”描写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发出泼刺声音的动态美。
“织”在这里指“融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天上人间,“美的人美的事”融为一体,变化莫测。
课文讲解
小结:
作者梦中的江南水乡美得像一幅生气勃勃,妙趣横生的画,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课文讲解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课文讲解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作者梦中“好的故事”的破灭。
作者梦中“好的故事”虽已破灭,但仍有美丽的人和事的碎影。
课文讲解
排比。极其生动表现了对光明灿烂的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
“我”从梦境又回到“昏暗的夜”一般的现实生存环境之中,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文讲解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意思是即使是在昏沉的夜里,作者还是见过美的人美的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
总记得见过
课文讲解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再次点题
主题升华
“我总记得”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表现了作者决心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的精神。
课文讲解
写回忆的内容,是为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做铺垫。作者希望梦境中的“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真实。
3.再读课文:作者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为什么要先写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的“美的人和美的事”?这样写是不是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它实际上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情,是他理想中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真实的“好的故事”。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小结:
“昏沉的夜”,
暗喻
旧中国
的黑暗;全文结构紧凑,首尾
呼应
,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所要揭露和评击的对象----旧中国的封建军阀统治
。同时期盼着昏沉的“夜”尽快过去,太阳能早点出来。
课文讲解
通篇看,文中出现了很多村野中常见的景物:岸边的乌桕、野花、茅屋、农夫和村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幅画,何来的“故事”?
课文讲解
鲁迅运用了画家的手法,是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充满了对于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和对于这景物所象征的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世界的憧憬。他把“我”坐在小船里打桨的时候,流动的水里的“一丈红”和其他事物,在水面上锁呈现倒影的铺展与碎散,描写的尤其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突出了“故事”的美的特质。
课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总结全文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昏沉的夜
昏昏入睡
看见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总记得见过
梦境:拉长交织的一切事物
好的故事
回忆:江南水乡
山野风光
农夫村妇
河中倒影
水中的萍藻游鱼
诸景诸物
美的人,美的事:美丽
优雅
有趣
主旨归纳
本文结构严谨,上下文的照应都有独到之处。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含蓄的点出了象征封建军阀统治的“昏沉的夜”。在全文结束时,作者又把那可诅咒的“昏暗的夜”作为收尾。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余味深长,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所要揭露和评击的对象----“昏沉的夜”。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写作手法
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学方法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例如,课文把黑暗的旧社会比作“昏沉的夜”,把美好的理想生活比作“好的故事”,这种手法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表现了鲁迅对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
写作手法
记方法
1.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2.
选择大家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用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于习作中。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随堂演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ànɡ
yànɡ
pínɡ
zǎo
huǒ
yàn






shòu
xuē
shùn
jiān
tóu
zhì


















随堂演练
二、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1.削:xuē(

xiāo(

2.佛:fú





3.似:shì(

sì(

瘦削
削苹果
仿佛
大佛
似的
似乎
随堂演练
三、用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一阵风吹来,树上的黄叶像蝴蝶似的飘落下来。
瀑布溅起的水珠如烟,如雾,如尘。
随堂演练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到什么?
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昏沉的夜”里,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好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梦境里,它是那么的“美丽,优雅,有趣”,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令人向往!而要实现这美好的理想,只有像作者那样,与“昏沉的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谢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