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风”——“信风”的由来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三章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回顾旧知
学习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此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3.能准确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画出各风带的具体风向
4.能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热力环流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冷却
冷却
受热
F梯
F梯+F偏
F梯+F偏+f
低
高
理论风向
高空风向
近地面风向
与等压线斜交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垂直
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新知探究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大气环流
地面的
冷热不均
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
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1
单圈环流
描述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
不能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始终存在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2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
既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用语言准确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0?N
60?N
90?N
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赤道
北纬30 °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 °上空完全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北纬30 °近地面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被迫下沉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西风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60?N
90?N
气压带成因对比
30?N
60?N
90?N
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1
2
3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巧记规律
零三六九,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南左北右,同性异名
气压带风带的剖面图(侧视图)
0°
30°N
60°N
90°N
90°S
30°S
60°S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气压带风带的极点俯视图
南极点俯视图
用风向判断南北半球
1
2
移动规律
4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既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同时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 。
1、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太阳直射点
观察分析:根据动画演示,假设地表均匀,对三圈环流的分布产生什么影响?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练出高分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动力上升
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
D.④为东南信风
B
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请判断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请判断
D
课堂小结
小结:大气环流形成的逻辑关系结构图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地球公转
高低纬间
受热不均
太阳辐射
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移动
形成
?
4
既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同时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大气在不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