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6 19: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语文园地八
第八单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交流平台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这几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
交流平台
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球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交流指导
(1)先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交流示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记叙的事情较多,我们可以采用先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
交流示例
章就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的文章中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如《好的故事》中“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这个中心句就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句,弄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示例
我的做法是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师:阅读文章,你们是怎样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呢?
交流示例
哦,我明白啦!比如《只有一个地球》,依次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等这几部分内容。我就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球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交流示例
你学得真快!其实,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例如,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哦!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各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拟题好在哪里,再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这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
词句段运用
在牛肚里旅行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竹节人

冰项链
这几组题目也很有意思,因为……
词句段运用
①第一组,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②第二组,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
③第三组,是用文章中的某件物品作题目。
④第四组,题目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我的发现
词句段运用
①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作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用文章中的某件物品作题目,这件物品在文中起着提示行文线索和感情线索的作用,有时还起着以小见大的效果。
我的收获
词句段运用
③题目中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题目显得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含义深刻,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激发思考的作用。
词句段运用
练习运用
我会改:
翻翻自己的作文本,按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再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词句段运用
①第一组:“饱经风霜”的意思是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饱经风霜的脸”是指一个人经历过很多艰苦的生活。“饱经风霜的老屋”是指老屋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岁月。“饱经风霜的大树”是指大树经历了大自然的很多的风吹雨打。
我的发现
词句段运用
②第二组:“深处”的意思是很深的地方。“树林的深处”是指树林的最里面。“秋天的深处”指的是深秋季节。“记忆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词句段运用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
我的收获
词句段运用
我会写: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练习运用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沟壑,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词句段运用
1.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短发像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已深深陷入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落了,一双粗糙瘦削爬的手上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它仍然精神饱满,满脸红光。
2.看!田野中那一株峻然独立的大树!尽管狂风已将它的枝条压弯到一侧,可它强劲的枝干仍傲然挺拔,不肯屈服!弯曲的树干在宣布它饱经风霜的悲怆!而那挣扎着挂在枝头,却仍然改变不了旋落的命运的红叶又是那么凄美的倾诉着风雨的无情!
词句段运用
3.老屋空空荡荡,灰尘满面,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妪慈祥地,似有歉意地迎接着我。我倚门而立,环视屋顶的破洞.损坏的窗棂,墙角密布的蛛网,此时,我分明听见老屋在喃喃低语:“孩子,住下吧!我不老,我会给你遮风挡雨的。”
4.树林的深处,浓荫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遮天蔽日。光线也暗了下来,风并不大,汗立马止住了。
5.她在心里锁上一把锁,将过去的一切尘封,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谁惊扰它,一辈子就这样无波无澜,走向生命的尽头……
词句段运用
6.秋天的深处是什么?是陌头的落日,如水的清霜,南翔的飞雁,暗夜的繁星?还是昏黄的灯光,锐利的风刀,开裂的田地,沧桑的岁月?我说,是吧,可它们却不是秋天的最深处。在秋天的深沉里酿造的是思念的酒。大雁对北方的思念,落叶对大地的思念,流落的心情对母亲的思念,漂泊的灵魂对家园的思念。游子呀,是否流浪的双足已经疲倦,何不在秋夜里,驾一叶思念的小舟,乘着月色归去……
书写提示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道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书写提示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人物介绍
书写提示
柳公权《玄秘塔碑》拓本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书写提示
柳体书法结构,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点:
1.上紧收中宫,凡字须平稳
2.疏密由划定,比例求和谐
3.并重右下强,堆积底台硬
4.穿插又向背,气贯融汇通
书写提示
书写指导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
书写提示
用笔方法,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规范,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总结起来就是: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
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
然。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
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
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书写提示
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都是柳公权观察的对象。他将动物的动态与书法写作融合在一起,加以长久的练习,字形越发飘逸动感,字体愈发筋骨分明,具有瘦骨之美。
他曾自我总结习练书法心得:“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此话亦是柳公权书法艺术上的经验之谈。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和态度。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日积月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日积月累
这几个句子均出自鲁迅之笔。人们一直觉得鲁迅的文章古奥难懂,但真正走近鲁迅,就不难感受到他文字的魅力。人们说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但那只是刺向敌人的武器,对亲人,对朋友,对“学界三魂”“中国的脊梁”,他又是怎样的呢?读读这组句子,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他那“春天般的温暖”。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句解】这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诗《答客诮》,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意思是:冷酷无情的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志士,有怜爱之心的未必就没有大丈夫的气概。
日积月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句解】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意思是:句子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强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地斗争,去开辟新的道路。
这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和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
日积月累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句解】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学界三魂》。
意思是:鲁迅认为“民魂”才是华夏本体之魂——“中国的灵魂”,是民族自信力的根基,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日积月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句解】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意思是:鲁迅认为从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存在,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号召广大中国人民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日积月累
我会用:
①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

②其实地上_________
,走的人多了,也便_________。
③惟有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_____起来,中国才有________

怜子如何不丈夫
本没有路
成了路
民魂
发扬
真进步
日积月累
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
的人,有
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_______。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脊梁
舍身求法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谢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