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风
陆 风
专题10 季 风
一、季风气候的成因
1、季风的含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季风气候的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重要原因)
风源:太平洋面
风向:东南风
性质:暖湿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高
低
夏季风
2、季风的成因
东亚季风:
(来之较低纬度,来之海洋)
低
低
风源:蒙古、西伯利亚
风向:西北风 性质:干冷
阿留申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
低
冬季风
2、季风的成因
东亚季风:
(高纬吹向低纬,从内陆吹向海洋)
冬季
(1月)
夏季
(7月)
东亚季风(最典型)
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被切断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保留在太平洋上气压中心的名称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风向
及特点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差异
成 因
高
低
低
东北季风
亚洲南部地区冬季盛行什么风?
2、季风的成因
南亚季风
风源:蒙古、西伯利亚
风向:东北风
性质:温干
高
低
亚洲南部地区夏季盛行什么风?
2、季风的成因
南亚季风
风源:印度洋
风向:西南风
性质:热湿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低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西南季风
0°
高
观察与思考:亚洲南部地区夏季的盛行风向!
成因
风向
性质
夏季
(7月)
冬季
(1月)
南亚季风(南亚和我国西南部分地区)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南
东北
暖热
湿润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季风气候的分布
季风气候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最为典型。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4、季风气候的类型
雨季高温多雨,
旱季炎热干旱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
思考:1、与上海同纬度位置的美洲和大洋洲东部沿海地区
分布的是什么气候?
2、为什么不把这种气候称作亚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是
什么?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冬季
气压
中心
风向
性质
夏季
气压
中心
风向
性质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小
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风(冬季风)
冷、干
东北风(东北季风)
温、干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东南风(夏季风)
西南风(西南季风)
暖、湿
热、湿
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印度半岛及我国西南地区等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及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0°N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季风与农业
有利:
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
不利:
气象气候灾害频繁
夏季风强弱变化和雨带推移时间差异
强烈的冬季风南下
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季风区南北旱涝灾害频繁
低温冷害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主要分布:
夏季风强
夏季风弱
四川重庆50年一遇的干旱
夏
季
风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华南地区
6月中旬到 7 月上旬江淮地区
7月、8月
华北东北地区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城市
月份
气温与
降水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巴黎
48°40'N
气温(℃)
3
4
6
9
13
17
18
18
14
10
6
3
降水(mm)
38
30
40
43
53
56
60
60
51
58
46
43
哈尔滨
45°40'N
气温
(℃)
-19
-15
-5
6
14
20
23
21
14
6
-7
-16
降水
(mm)
4
5
11
24
38
78
160
97
66
28
7
6
下列图表分别为纬度相近的哈尔滨和巴黎各月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请以这两个城市为例,比较温带大陆东西部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雨热同期
2、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低温冷害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极地气候
60°
40°
30°
23°26′
25°
10°
35°
0°
70°
80°
90°
1
2
3
练习一:
(1)甲图是_______月的季风图,乙图是__________月的季风图。
(2)图中A箭头代表______风,来源于________,具有的_______性质,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中B箭头代表_________风,其影响范围主要是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形成的,由于来自__________,因此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
练习二:
(1)这是什么季节?
(2)上海地区盛行什么风向的季风?天气特点何?
(3)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3、讨论:传统对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有科学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