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综合能力检测题(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综合能力检测题(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6 21: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南昌期末)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半斤八两”,这是因为在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斤和两都是质量的单位,其中一斤等于500
g,那么古代的二两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最为接近?(
)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
B.一枚鸡蛋
C.一支普通铅笔
D.一个乒乓球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在右盘减少砝码
3.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5.(南京月考)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6∶1
B.1∶6
C.2∶3
D.3∶2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图中关于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7.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8.(兰州期末)一个最多能装5
kg水的瓶子,它一定装不下5
kg的(ρ水银>ρ硫酸>ρ盐水>ρ水>ρ酒精)
(
)
A.盐水
B.酒精
C.水银
D.硫酸
9.(厦门期末)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裂开是由于水结冰后(
)
A.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B.密度不变,体积增大
C.密度增大,体积增大
D.质量增大,体积增大
10.学习质量和密度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12.下列关于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铅球、铝球和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ρ铅>ρ铁>ρ铝)
(
)
A.三球中至少有两球是空心的
B.三个球如果都是空心的,则空心注满水后,铅球的质量最大
C.铅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铅球和铁球如果是空心的,在空心注满不同的液体后,两球的质量如果相等,则注入的两种液体的密度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铜山区校级月考)钱学森是公认的“中国航天之父”,如图所示是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钱学森肖像《思源·致远》。这件苏绣作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后,质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新疆巴州选送的一小袋250(
)
(填上合适质量单位)优质棉花种子也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填补了新疆太空育种的空白。
14.(厦门期末)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最小砝码,移动(
),使横梁平衡。
15.(天津期末)事实表明,0~4
℃的水“热缩冷胀”,由此可知0~4
℃的水中,(
)℃时水的密度最小;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体积约为50(
)。
16.(香洲区期末)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一瓶纯净水标有“550
mL”的字样,瓶内水的质量为(
)g,若水凝固成冰,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春天北方地区冰面解冻,一块质量为200
kg的冰熔化成水,冰的体积与它完全熔化成水的体积之比是(
)。
17.(芝罘区期末)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如图所示),按1
s喷射1
L水计算,持续喷射1
h,需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t。
18.(蚌埠期末)2019年4月10日,人类第一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黑洞的密度极大,根据“史瓦西半径理论”,如果质量为6×1024
kg的地球塌缩成黑洞,其体积约为3
cm3,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
)kg/m3。
      
19.(郑州期末)古时候的大力士可以举起千斤鼎,古代千斤鼎的质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67
kg,如果该鼎是由铜制作的,已知铜的密度为8.9
g/cm3,则制作这样的鼎需要(
)m3的铜。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
kg/m3,约为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如果用这种材料制成同样大小的千斤鼎道具,则该道具的质量为(
)g。
20.(巧家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
cm2、高为10
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
)g/cm3;当容器中装满该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8分,共20分)
21.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想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
(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
)。
22.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习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0.93
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0.96
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g;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
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
)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填“是”或“不是”)地沟油。
四、综合应用题(第23小题11分,第24小题18分,共29分)
23.(孝义市期末)如图所示,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为了测定端砚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出磨钮(研磨的器具,与砚材料相同)的质量为140.7
g,再把它没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46.9
g。(ρ水=1.0×103
kg/m3)
(1)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砚台的质量为159
g,则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4.(郑州期末)如图所示,小亮为了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仔细观察了瓶上标注的数据。求:(ρ水=1.0×103
kg/m3)
测量步骤
测整瓶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480
g
260
g
460
g
(1)喝掉的酸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3)酸奶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4)小亮喝完酸奶后,没有将空瓶子随处乱扔,而是进行了分类回收,这样做的好处是(
)。
第六章综合能力检测题(答案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南昌期末)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半斤八两”,这是因为在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斤和两都是质量的单位,其中一斤等于500
g,那么古代的二两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最为接近?(B)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
B.一枚鸡蛋
C.一支普通铅笔
D.一个乒乓球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在右盘减少砝码
3.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5.(南京月考)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B)
A.6∶1
B.1∶6
C.2∶3
D.3∶2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图中关于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C)
 
7.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D)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8.(兰州期末)一个最多能装5
kg水的瓶子,它一定装不下5
kg的(ρ水银>ρ硫酸>ρ盐水>ρ水>ρ酒精)(B)
A.盐水
B.酒精
C.水银
D.硫酸
9.(厦门期末)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裂开是由于水结冰后(A)
A.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B.密度不变,体积增大
C.密度增大,体积增大
D.质量增大,体积增大
10.学习质量和密度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D)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D)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12.下列关于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铅球、铝球和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ρ铅>ρ铁>ρ铝)(D)
A.三球中至少有两球是空心的
B.三个球如果都是空心的,则空心注满水后,铅球的质量最大
C.铅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铅球和铁球如果是空心的,在空心注满不同的液体后,两球的质量如果相等,则注入的两种液体的密度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铜山区校级月考)钱学森是公认的“中国航天之父”,如图所示是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钱学森肖像《思源·致远》。这件苏绣作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后,质量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新疆巴州选送的一小袋250__g__(填上合适质量单位)优质棉花种子也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填补了新疆太空育种的空白。
14.(厦门期末)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取下__最小砝码,移动__游码__,使横梁平衡。
15.(天津期末)事实表明,0~4
℃的水“热缩冷胀”,由此可知0~4
℃的水中,__0__℃时水的密度最小;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体积约为50__dm3__。
16.(香洲区期末)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一瓶纯净水标有“550
mL”的字样,瓶内水的质量为__550__g,若水凝固成冰,质量__不变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春天北方地区冰面解冻,一块质量为200
kg的冰熔化成水,冰的体积与它完全熔化成水的体积之比是__10∶9__。
17.(芝罘区期末)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如图所示),按1
s喷射1
L水计算,持续喷射1
h,需喷出的水的质量为__3.6__t。
18.(蚌埠期末)2019年4月10日,人类第一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黑洞的密度极大,根据“史瓦西半径理论”,如果质量为6×1024
kg的地球塌缩成黑洞,其体积约为3
cm3,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__2×1030__kg/m3。
      
19.(郑州期末)古时候的大力士可以举起千斤鼎,古代千斤鼎的质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67
kg,如果该鼎是由铜制作的,已知铜的密度为8.9
g/cm3,则制作这样的鼎需要__0.03__m3的铜。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
kg/m3,约为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如果用这种材料制成同样大小的千斤鼎道具,则该道具的质量为__4.8__g。
20.(巧家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
cm2、高为10
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1__g/cm3;当容器中装满该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600__g。
三、实验探究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8分,共20分)
21.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想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C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__16.4_g__。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0.82×103__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偏小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__密度小,可以减轻质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__。
22.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习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0.93
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0.96
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左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__63.0__g;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
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__0.95__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__是__(填“是”或“不是”)地沟油。
四、综合应用题(第23小题11分,第24小题18分,共29分)
23.(孝义市期末)如图所示,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为了测定端砚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出磨钮(研磨的器具,与砚材料相同)的质量为140.7
g,再把它没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46.9
g。(ρ水=1.0×103
kg/m3)
(1)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砚台的质量为159
g,则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解:(1)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V溢===46.9
cm3,因为磨钮浸没水中,所以磨钮的体积:V磨钮=V溢=46.9
cm3,砚材料的密度:ρ砚台===3
g/cm3。
(2)由ρ=得该砚台的体积为:V砚台===53
cm3。
24.(郑州期末)如图所示,小亮为了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仔细观察了瓶上标注的数据。求:(ρ水=1.0×103
kg/m3)
测量步骤
测整瓶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480
g
260
g
460
g
(1)喝掉的酸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3)酸奶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4)小亮喝完酸奶后,没有将空瓶子随处乱扔,而是进行了分类回收,这样做的好处是__减少污染、保护环境__。
解:(1)所加纯净水的质量:m水=m3-m2=460
g-260
g=200
g,由ρ=可得,喝掉的酸奶的体积:V奶=V水===200
cm3=200
mL。
(2)喝掉的酸奶的质量:m奶=m1-m2=480
g-260
g=220
g;酸奶的密度:ρ奶===1.1
g/cm3=1.1×103
kg/m3。
(3)由瓶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瓶中酸奶的总体积:V总=300
mL=300
cm3,酸奶的总质量:m奶总=ρ奶V总=1.1
g/cm3×300
cm3=330
g,酸奶瓶的质量:m瓶=m1-m奶总=480
g-330
g=150
g。
(4)将空瓶子进行分类回收,是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