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 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 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 混淆(xiáo) 渚清沙白(zhǔ)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 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 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高/猿/啸哀 B. 无边/落木/萧萧/下
C. 百年/多病/独登/台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6~10题。
甲(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 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 ;乙 。
7. 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
甲 ;乙 。
8. 结联往往是以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 ;乙是 。
9. 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 的;乙中的意象是 的。
10. 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 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 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 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11. 12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一直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龙”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先是报道称:有专家提出“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这样的形象容易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产生一些联想。
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投票者反对“弃龙”,当事人吴友富教授澄清说,他无意“弃龙”,本意是希望“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随后,又有专家提出,应为“中国龙”重新确定英文译名……
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不超过80字。
《登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A中“杳”读“yǎo”;B“鬓”读“bìn”,“好”读“hào”;C“济”读“jǐ”。
2. A 解析: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 D 解析: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 C 解析: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要连贯起来读。
5. C 解析:“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 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
解析:主要着眼于景、事、情的关系。
8. 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于事。
9. 甲是微观的:“风”、“天空”、“猿啸”、“沙”“鸟”、“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观的概写。
10. B 解析: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
11. 示例:(“保龙”说)龙作为中国的千年图腾,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国形象,因此绝不能“弃龙”。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本来的特色,那最终不是自己。
(“弃龙”说)龙是皇权的象征,带有专制的霸气,随着封建制度的逝去,“龙”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而创造出的图腾应该也随之消灭,中国不能再持续使用代表被推倒的王朝理念的标识了。
(“保龙弃名”说)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代表了中国形象,“弃龙”行不通,但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上,也应注重自己的国际形象。因此在龙的翻译上可以舍弃Dragon,重新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