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电阻同步练习
1. 有两段导体1和2,把它们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导体1的电流比通过导体2的电流小。则关于两段导体电阻大小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导体1的电阻大 B. 导体2的电阻大
C. 通过两段电阻的电流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B. 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为200Ω~800Ω
C.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D. 人的双手间干燥时的电阻为1000~5000Ω
3. 商店里的电子秤是利用了下列哪种电阻制成的( )
A. 光敏电阻 B. 热敏电阻 C. 滑动变阻器 D. 压敏电阻
4. 人在皮肤干燥时的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5kΩ= Ω;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其电阻一般应在1MΩ以上,1MΩ= Ω。
5. 如图所示,为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可将它们分别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比较 进行判断。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则可以再用 表接入电路作判断,示数大表示导体电阻 。
6. 如图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学过这种电表的用法,但根据所学的其他电表的读数方法可知,该仪表测量的物理量是 ,它的示数是 。
7. 小明同学对电阻一事总是想不通,他认为电阻既然会阻碍电流,那我们还要制造电阻做什么?你认为呢?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步练习
1.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B. 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C. 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D. 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2. 关于铜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导线是导电能力最好的导线
B. 铜导线均匀拉长后,电阻变小
C. 铜导线截成两段后并成一根使用,电阻变小
D. 铜导线的温度升到足够高时,电阻为零
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 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C. 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D. 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
4. 一盏白炽灯,没有通电时,灯丝的电阻 零(填“等于”或“不等于”),白炽灯正常发光1时后电阻为R1,不发光时的电阻为R2,则R1与R2的大小关系是:R1 R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一根粗细均匀的长为L的金属导线,其电阻为R。当把它均匀拉长到2L时,其电阻为 ,当把它对折后使其长度为L/2时,电阻为 ,粗细不变使其长度变为L/2,则电阻为 。(用含有R的式子表达)
6. A、B是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丝,且A的横截面积大于B的横截面积,则A的电阻 B的电阻。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流过A的电流 流过B的电流。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流过A的电流 流过B的电流。(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ρ,其中R、L、S分别表示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而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红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3: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于是小红找来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材料 长度L/m 横截面积S/m2 电阻R/Ω 电阻率ρ/(Ω?m)
1 铜 1.0 1.0×10-7 0.17 1.7×10-8
2 铜 2.0 1.0×10-7 0.34 1.7×10-8
3 铜 1.0 0.5×10-7 0.34 1.7×10-8
4 铁 1.0 1.0×10-7 1.0 1.0×10-7
5 镍铬合金 1.0 1.0×10-7 11.0 1.1×10-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一段长10m,横截面积为2mm2的铁导线的电阻是 Ω。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电阻率越 。
8. (杨浦区二模)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利用图中演示板上的金属丝进行实验,已知板上各金属丝横截面积都相同,A、B、C、D长度相同,C、D和E为镍铬线,A为铜线、B为铁线。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a) (b) (c) (d)
①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大小来判断电阻大小。
②分析比较如图(a)与(b)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如图(b)与(c)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分析比较图(b)与(d)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变阻器同步练习
1.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B. 滑片与金属棒之间是绝缘的
C. 滑片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
D. 瓷筒与线圈之间不能绝缘
2. 将滑动变阻器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前滑片放在最左端
B. 实验开始前滑片放在最右端
C. 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图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
4.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 M连c,N连d B. M连a,N连b C. M连c,N连a D. M连c,N连b
5. 如图所示是汽车油量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图中油量表实质是一个电流表,当油量减少时( )
A. 电路中电阻增大,电流减小
B. 电路中电阻增大,电流增大
C. 电路中电阻减小,电流减小
D. 电路中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6. (多选)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电位器的变阻器。电位器的外形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电位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 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 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另一点,可以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 将B、C两点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7. 如图所示,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中,要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则变阻器滑片( )
A. P1在B1,P2在B2 B. P1在A1,P2在B2
C. P1在A1,P2在A2 D. P1在B1,P2在A2
8. 如图所示的是插入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它的最大电阻值是 Ω,图中A、B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是 Ω。
9.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1)实验室中有一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如图一所示。若要把它其中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到电路中去,共有 种接法;“20Ω”指的是 接线柱间的电阻值,“2A”指的是 。
(2)现在给出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二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
(3)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 根导线。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电阻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A 解析:根据“通过导体1的电流比通过导体2的电流小”可知,导体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即导体1的电阻大,故A正确。
2. B 解析:A.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故A选项说法正确;
B. 实验用的小灯泡的电阻约10Ω左右,故B选项说法错误;
C.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故C选项说法正确;
D. 人的双手间干燥时的电阻约为1000~5000Ω,故D选项说法正确。
3. D 解析:商店里的电子秤是利用压敏电阻会随压力的变化,而转化成电流的变化原理制成的。
4. 5000,106 解析:5kΩ=5×103Ω=5000Ω,1MΩ=106Ω。
5. 灯泡的亮度;电流;小 解析:如果将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灯泡的亮度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即灯泡越亮,电阻越小,灯泡越暗,接入的电阻越大;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则必须用电流表替换灯泡,作更为准确的判断;示数大表示导体电阻小。
6. 电阻,26Ω 解析:表盘中有字母Ω,是电阻的单位,说明该电表是测电阻的;根据指针所在的位置可知,示数为26Ω。
7. 电阻会阻碍电流,有时我们希望它越小越好,如高压输电,导线的电阻越小越好,可以减小电能在输送线电路的损耗;但人们需要的电流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该大时不要小,该小时不要大;以照明为例:家里都用大功率的灯泡既浪费电又觉得刺眼,都用小功率的灯泡又很不方便,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灯丝中的电阻大小来满足不同需求;又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定量计算电路中电压以及相关电学量的大小;再如,在限流电路中,我们可以采用接入大电阻的方法,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电路元件等。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B 解析:当导体的长度、材料、温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本题中的条件即为直径小,电阻大。
2. C 解析:A. 银的导电能力比铜导线的导电能力更好,故A错误;B. 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导线材料不变,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故B错误;C. 铜导线截成两段后并成一根使用,导线材料不变,相当于长度变短、横截面积变大,导线电阻变小,故C正确;D. 随温度的升高,铜导线的电阻变大,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电阻为零,故D错误。
3. C 解析:A. 小灯泡越亮,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故A错误;B. 利用此装置中的一根电阻丝,用夹子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也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的关系,故B错误;C. 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故正确;D. 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根据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故D错误。
4. 不等于 大于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没有关系,当电路中没有电流时,导体仍有电阻。白炽灯的灯丝在正常发光和不发光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变,但白炽灯正常发光1时后温度比不发光时高,所以电阻大。
5. 4R 解析:一根粗细均匀的长为L的金属导线,其电阻为R,当把它均匀拉长到2L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横截面变为原来的1/2,这样使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为4R;当把它对折后使其长度为L/2时,长度变为原来的1/2,同时横截面变为原来的2倍,这样使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1/4,为;粗细不变使其长度变为L/2,则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1/2,为。
6. 小于 等于 大于 解析:A、B是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丝,且A的横截面积大于B的横截面积,则A的电阻小于B的电阻;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因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流过A的电流等于流过B的电流;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因A的电阻小于B的电阻,所以流过A的电流大于流过B的电流。
7. (1)错误 1、3 (2)猜想3正确 (3)0.5 (4)大 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知长度改变时电阻率不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的数据,可以看出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无关,所以猜想2是错误的;(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在它们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率不同,所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猜想3正确;(3)由表格数据可知,铁丝的电阻率为1.0×10-7Ω。m,由电阻定律的公式R=ρ知,长10m,横截面积为2mm2的铁导线的电阻R=0.5Ω;(4)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8. ①电流表示数;②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③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④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 解析:①因为电阻起阻碍电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电阻大小;②(a)、(b)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不同,所以(a)、(b)可以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结论是在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③(b)、(c)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b)、(c)可以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结论是在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④(b)、(d)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所以(b)、(d)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结论是在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
变阻器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A 解析:A. 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故正确;B. 滑片与金属棒之间是导电的,否则无法改变电阻,故错误;C. 滑片与线圈之间是导电的,否则无法改变电阻,故错误;D. 瓷筒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因为陶瓷是绝缘体,故错误。
2. A 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变阻器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故当滑片在最左端时,电阻丝最长,有效阻值最大,故实验开始前滑片放在最左端,且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逐渐变小。
3. A 解析: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短来改变电阻的。滑片向右移时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说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变长。由图可知,B图相当于在电路中连入一个定值电阻,C、D两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线是滑片右端的部分,当滑片向右移时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图符合题意。
4. 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当M接c,N接a或M接d、N接a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选C。
5. A 解析:由图可知,当油量减少时,浮标下降,浮标推动指针上移,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6. AC 解析:A. 只把A和C接入电路,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故A正确。B. 把A和B接入电路,是接入了左半段,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故B错误。C. 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另一点,左半段被滑片短路,只接入右半段,移动滑片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可以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故C正确。D. 只将B、C两点接入电路,是接入了右半段,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D错误。故选AC。
7. B 解析:P1在A1,P2在B2时电阻丝有效长度最大,(为A1—B1全部加上A2—B2全部)。
8. 15 7 解析:当5个铜塞都拔出时,此时5根电阻丝串联,总电阻最大,它们的总电阻R=5Ω+5Ω+2Ω+2Ω+1Ω=15Ω;当铜塞插入时,则该铜塞处的电阻丝就会短路,这部分电阻就会消失。由图可知,A、B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5Ω+2Ω=7Ω。
9. (1)3 A、B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为2A;
(2)连线如图所示
(3)串 一
解析:要把只有3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则有3种接法,当把AB接入电路时,电阻阻值为20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A是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再用一根导线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即可测电路中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