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时一
课题
地球的运动
版本
人教版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运动规律。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运动规律。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大家睡不睡觉?然后问一般什么时候睡觉?答:白天。(教师可以便开玩笑说白日梦,调节气氛。)答:晚上。教师追问: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白天有黑夜呢?然后就导入地球自转产生白天黑夜的差别。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课件)1、方向:自西向东(课件)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转?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1)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站在原地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转动身体时,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转动身体时,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转动身体时,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自西向东的转动而形成的。过渡: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如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如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3)二人一组观察:使用地球仪,可在赤道是画上红线得出结论:(课件)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做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做逆时针方向转动练习巩固:课件过渡:提问:一天是24小时的依据?2、周期:24小时二人一组观察:使用地球仪,在地球上找到北京,转动地球仪,观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次看到北京。(24小时)二人一组观察:使用地球仪,用手电代替阳光,分组实验并思考: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③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拓展知识: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称为晨昏线。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球体,还会形成白昼和黑夜吗?答:不会。二人一组观察:使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在同一纬度上东西方向哪里更早看到日出?(东边。结论:同一纬度上东西方向东边更早看到日出)②地球自转一圈是360度,花了24小时。那每一小时,地球自转多少度?(可引导学生计算出地球自转15°要花1小时。)(2)时间的差异逆向思维
想一想: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会有哪些改变?(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科学史教育
教师引导:我们现在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很清楚地知道地球自转的现象,可人类认识这一个过程经过了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本9~10页的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感想。教师总结与展望: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时还要与错误势力作斗争,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时,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十分可贵。然而太阳仍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系也只不过浩瀚宇宙银河系的一小分子。下节课,我们学习地球的公转,课下,同学们可对其多做些了解。练习巩固:课件拓展知识:当北京是早上8点钟时,伦敦是几点钟?(120°E-0°)/15°每小时=相差8小时,同一纬度上东西方向东边更早看到日出,伦敦在北京西边,时间比北京慢8小时,所以伦敦时间为0:00.0°
120°E?
08:00知识巩固:视频1:手表除了可以记时外,还可做指南针用(课件)(看时间而定)。视频2:动画世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教案的教学设计注重对教材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和突破,教师尽量引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和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观察思维---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循序渐进的互动中,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同时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的交互操作,设悬质疑,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感悟教材的内蕴,及时反馈,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注意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注意从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约24小时
3.地理意义:(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3)时间的差异
(360度/24小时=15度/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SHERRY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请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
西
南
东
自西向东
①站在原地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
②转动身体时,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
③转动身体时,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④转动身体时,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S
N
0°
90°w
0°
90°w
北极星
北极星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
A
C
D
E
F
B
你知道吗?
为什么用24小时作为一天的计时单位?
仔细观察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用红色粉笔标出来,转动地球仪,观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次看到北京。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太阳光
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
观察讨论
向着太阳的一面被照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未被照亮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太阳光
观察讨论
被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未被照亮的一面是黑夜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太阳光
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
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
观察讨论
向着太阳的时候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时候是黑夜
是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太阳光
④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观察讨论
由于地球的自转,昼夜不停的交替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称为晨昏线
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球体,还会形成白昼和黑夜吗?
逆向思维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纽约,观察:
(1)北京白天的时候,纽约是白天还是黑夜?
黑夜
这说明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点地方时是不一样的,即形成了时间的差异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2)使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在同一纬度上东西方向哪里更早看到日出?
东边。
这说明同一纬度上东西方向东边更早看到日出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3)计算地球每小时转多少度?
15度
这说明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
一小时。
想一想: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逆向思维
科学史教育
托勒密与地心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项目
自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总结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S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N
逆时针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C
A
D
B
我能行:挑选你中意的鸡蛋,并回答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
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
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
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抢答题:
SHERRY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