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4张PPT)+导学案(含答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4张PPT)+导学案(含答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6 19:35: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学教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诸侯的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在制度上的破旧立新及其对秦国强大所起的作用。
3.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创新和朴素的环保意识,认识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
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战国时期
年代起讫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政治特点
战国七雄
战争特点
商鞅变法
变法背景
经济:
政治:
变法目的
支持者
时间
变法内容
政治
作用
经济
军事
变法意义
都江堰


主持者
地点
主体工程
功能
修建意义
探究一:根据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信息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
信息二: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2012年》
探究二: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
(?https:?/??/?www.baidu.com?/?s?wd=%E7%A7%A6%E5%AD%9D%E5%85%AC&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3mym4ujnsuWTzmWndPvDs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jbznjbLP1DvPjcvnj6YrjDz"
\t
"_blank?)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以上均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请一位同学讲讲成语“徙木立信”的故事,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3)请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商鞅变法的成功/失败的原因。
三、练习巩固
1.
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2.
对题1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题1图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3.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4.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6.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的是(

A.管仲
B.商鞅
C.王莽
D.张角
7.
图2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8.
《史记》记载,秦国旧贵族对惠文王说:“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这从另一角度说明(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9.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③“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④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下图)
(1)据材料一图,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及归纳战国时代特点。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至秦国扫六合,实现了“四海一”。
(2)从材料二看,最后实现了“四海一”的是哪一诸侯国?为该诸侯国实现“四海一言”
奠定了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史书记载的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战国时期
年代起讫
前475-前221
开始标志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结束标志
秦统一六国
政治特点
诸侯并立,相互兼并
战国七雄







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商鞅变法
变法背景
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支持者
秦孝公
时间
前356年
变法内容
政治
废分封,行县制,废世袭特权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增强了经济实力;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
奖励军功
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变法意义
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都江堰


前256年
主持者
李冰
地点
岷江上游(成都平原)
主体工程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功能
防洪
灌溉
水运
修建意义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并沿用至今
提升秦国经济实力,奠定统一基础
二、探究一: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兵力多。
探究二:(1)严刑厉法、赏罚分明、取信于民、公平无私、不畏强权。成功了。理由: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个人命运,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变法成功。(3)根本原因:商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客观原因:秦孝公的鼎立支持;
主观原因: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
三、练习巩固
1.C
2.
A
3.B
4.C
5.C
6.B
7.
D
8.B
9.D
10.
(1)东:齐国
南:楚国
特点: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
(2)秦国
商鞅变法
(3)由分裂走向统一等。
近代科学的创始人
现代科学之父
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图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新知导入
平王东迁
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32年
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475年
楚庄王邲战称霸
公元前597年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东周时期
公元前476年
战国开始
新知讲解
新形势,新格局
春秋后期形势图
3.找一找:在地图上找出“战国七雄”?
1.比一比:对比两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又有什么变化?
2.说一说:“三家分晋”、“田氏伐齐”反映出哪一新兴阶级夺取政权?
战国七雄(公元前260年)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新兴地主阶级
新知讲解
新形势,新格局
2.根据上述资料和教材P34“相关史事”,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1.请结合地图,分别讲一讲“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
3.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想法?他们最渴望什么?
《孟子·离娄上》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更加残酷、破坏性大。
反对战争,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齐、赵VS魏
围魏救赵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齐VS魏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VS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新知讲解
新形势,新格局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新知讲解
新形势,新格局
想一想: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兵力多。
信息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
信息二: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2012年》
新知讲解
新形势,新格局
秦国偏处西边;贵族之间的争斗、经济文化的落后;
秦魏战争。
新知讲解
富国强兵
新制度,新潮流
新知讲解
新制度,新潮流
商鞅
新知讲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各国变法的背景
战国牛尊(山西出土)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新制度,新潮流
新知讲解
秦国是一个地处边远地方,被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东方各国看不起秦国,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合作探究
变法原因
1.地理位置偏西
2.战国初期是个落后的小国
3.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
商鞅变法的原因
新制度,新潮流
新知讲解
新制度,新潮流
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新知讲解
新制度,新潮流
商鞅入秦
合作探究:说说表格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措施中每一条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内容
作用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时间:
支持者:
改革者:
秦孝公
商鞅
公元前356年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对人民管理
高效行政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
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富国
新兴地主通过军功参政,壮大军事力量
强兵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秦国的…(地主、农民、军人、奴隶主旧贵族)你对变法的措施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试从国力增强、制度变革两方面归纳商鞅变法的意义。
《求贤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新知讲解
新制度,新潮流
辩一辩: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材料一:商君相(治理)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仇恨)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miǎn)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何启发?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不怕挫折,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新知讲解
新制度,新潮流
对比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新知讲解
新发展,新规划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推广,出现兴修水利工程的高潮。
新知讲解
新发展,新规划
都江堰是由哪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的?
三大主体工程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鱼嘴:将泯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排沙)。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三大工程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新知讲解
材料: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新发展,新规划
新知讲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先民哪些品质呢?
勤劳、勇敢、智慧、创新精神、朴素的环保意识……
新发展,新规划
板书设计
战国开始
秦朝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221年
新形势
新制度
新发展
统一
当堂训练
C
B
1.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2.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当堂训练
3.《史记》记载,秦国旧贵族对惠文王说:“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这从另一角度说明(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B
D
4.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