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报告--在比较中进步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中考报告--在比较中进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02 20: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2张PPT)
尊敬的同行们,大家好:
学生寒窗苦读,我们披阅三载,如今,中考的日子即将来临,辛勤的耕耘将要化为累累硕果。为了那丰收的时刻,让我们做好最后的拼搏。
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昂扬的斗志,用最积极的精神状态去和学生一起冲刺吧!
一、参加中考命题的体会
二、在比较中进步
三、我的中考我做主
四、中考复习策略与方法
一、参加中考命题的体会
①研究、分析往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的分
项细目表,形成当年的中考数学试题的分
项细目表
中考数学试题命制的过程:
②根据新制定的分项细目表,命题组成员各
自命一套试题
③命题组成员集体组题,专人打印形成初稿
④命题组成员认真解答初稿、发现问题
⑤命题组成员集体讨论初稿,完成第一校稿
⑥命题组成员集体反复讨论校对稿,完成第
2-7校对稿
⑧命题组成员集体讨论第七校对稿,完成第
8、9校对稿
⑨中考命题总负责审阅第九校对稿
⑩数学主审和命题组长检查第九校对稿,出硫
酸纸、交题
⑦数学主审审阅第七校对稿
二、在比较中进步
本小题考查分式的运算及有理数的运算,试题最后的呈现,为避免考生出现符号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运算能力。
三、我的中考我做主
1、课题学习不会考查课本中的原题,而是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
2、负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无理数的
大小比较,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的
第一题;
3、单项式、多项式多以乘法为考查对象,分
式运算以加减为考查重点;
4、方程、函数是重点.因式分解考查有些淡
化,不利于高中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如
果在大题中有考查,选择、填空就不会出
现,所有知识点的考查都不会重复,二元
一次方程组是重点,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
类比解决;
5、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只在选择、填空
中考查,如第6题、第14题或第15题;
6、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考查各为一大一
小,二次函数的大题降低难度,小题增加
难度;
7、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为考查
重点,四边形多以二个图形的组合为考查
对象,如梯形和菱形,有时以圆为载体作
为压轴题;
8、全等与相似是初中几何的重点知识,要熟
悉全等变换—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和
旋转,不轻视位似变换,均以单一图形考
查为主;
9、统计中经常把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中
的两种相结合考查,概率多以摸球、转
盘、抽牌形式考查;
四、中考复习策略与方法
1.中考数学复习的宏观把握
2.中考数学复习的整体规划
3.中考数学复习的技术措施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
4.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对课程内容的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的4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内容标准的4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知识技能目标的4个水平:了解(认识)、理解、
掌握、灵活运用.
过程性目标的3个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
会)、探索.
1. 中考数学复习的宏观把握
对中考考试的宏观把握
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稳
定性风格为导向;
以课标为大纲,抓住根本应万变,以教材为依
据,又不拘泥于教材;
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以近
几年中考试题为基本素材.
通盘运筹,细致安排,
制定详尽、可行的复习计划,
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基础复习
专题训练
模拟强化
2. 中考数学复习的整体规划
知识系统化,做到:“三抓四化四过关”.
“三抓”是:抓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抓公式、定
理的熟练和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
用、连用、巧用.
“四过关”是:能独立证明书中的重要定理;能独立
求解书中的典型例题;能弄清书中的主要作业;
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解题方法.
“四化”是: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
题步骤规范化;书面表达整洁化.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
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
专题选择的原则是:
第一阶段复习中弱点.
课标教材中的重点.(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图形与变换、圆、统计、概率等)
中考试题中的热点.(应用题、阅读题、操作题、探
究题、开放题、探索规律题、图表信息题等)
专题训练的方法是:
讲练结合. 练是基础,评是精华.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
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
思想方法的提炼;
模拟考试的讲评;
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
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基本内容的再次覆盖与重点强调.
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与不断丰富.
如何上试卷讲评课?
1、分析试卷,了解障碍
教师先要进行试卷的得失分析,着重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和障碍.
2、提前发卷,进行“找分”训练
提前半天发卷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析改正和进行“找分”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考试中的粗心大意的危害,同时“找分”能树立学生自信.
3、归类点评,习得技巧
评讲可以题型归类、知识归类,解法归类;要点评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如在解答难题方面要力争知多少,写多少,争取得分点,得步骤分,甚至争取阅卷教师恩赐分.
4、“明码标价”,明确查错
评讲时要让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和查错常用手段,避免过失丢分.如解题中忘检验、忘带单位等等.
5、指导学生整理错题集,并督促检查.
3. 中考数学复习的技术措施
华罗庚教授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复习重在从厚到薄. 中考复习要把三年螺旋上升的知识分成块,整理成知识网络,而采用树图、表格、口诀、习题组等技术措施复习是有效的.
由厚到薄 — 构建知识网络
幂指数的复习可浓缩为“353”三个数码:
3 —三种幂的意义(正整数幂、负整数幂、零指数幂)
5 —五种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
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商的
乘方)
3 —三个防患点(零指数、负整数指数的底数不为零;
底数倒一倒,指数要变号;计算结果
要符合要求)
用习题组把三角形与圆等知识组织在一起:
例1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请根据图形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越多越好.
C
A
B
D
例2 如图,AP是Rt△ABC斜边BC上高,AB=AC, ⊙O过A、P两点,,并分别交AB、AC于点E、F,试尽可能多地找出其中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之间各种关系.
探索的方面有:
(1)关于角相等的的关系;
(2)关于线段相等的关系;
(3)关于弧相等的关系;
(4)关于垂直的关系;
(5)关于共点的线;
(6)关于三角形全等;
(7)关于三角形相似;(8)关于面积相等.

O
A
G
P
K
F
E
C
B
由浅入深 — 提升思维坡度
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为了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有提高,复习题的选择应有层次,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组训练,纵向深入和横向综合地进行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坡度.
由熟到快 — 加快解题速度
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呢?原则性建议是:
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努力形成基本能力.
平时进行速度训练,课堂上可以安排“ 限时练习”,课后作业可以计时,两人一组进行比赛,让学生形成一种“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 的习惯.
考试时合理安排时间,书写做到既规范清楚又简明扼要.
以少胜多 — 提高解题质量
中考复习中,教师要精选练习,保证一定的题量,追求做题的质量,不搞题海战术,避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问题,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开放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变通.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以少胜多,提高解题质量.
例3 如图,AD是△ABC的高, 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 AB AC=AD AE.
A
B
C
E
D
O
变式1 AE是△ABC的外接圆的弦,∠BAE
=∠DAC, AD交BC于D.
变式2 AE是△ABC的外接圆的弦,∠BAE
=∠DAC, AD交BC的延长线D.
变式3 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交其外接圆于E.
变式4 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 AD的反向延长线
交其外接圆于E.
变式5 AD是△ABC的高,MN是其外接圆的直径.
变式6 AD是△ABC的高,OA 是其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7 已知a、b、c为△ABC三边的长,R为其外接圆
的半径. 求证:S△ABC =
例4 如图, MN是⊙O的切线, AB是⊙O的直径.
求证:点A、B与MN的距离的和等于⊙O的直径.

O
M
D
N
C
B
E
F
A
结论: (1)∠AEB=90°;
(2) BC=BF, EF=EC=ED, AF=AD.
(3) AE 、BE分别是∠DAB、∠ABC的角平分线;
(4) AB是以CD为直径圆的切线;(5) EC2 =AD BC等.
引申:在本题的条件下,
是否还有其它结论
如果有,请证明.
加强教学研究、发挥群体优势
统一备课
齐心协力
资源共享
4. 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科学使用课外资料
教师要拥有4种以上资料,会整合使用.
学生要用同一种资料,大胆删减.
要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就要跳入题海.
选题的重点应放在基础上或没掌握的知识上.
复习阶段五关注
无论复习课怎么上,关键看是否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
关注学生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关注学生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关注学生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关注学生成效状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复习中的“四多四少”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数学学习的四个阶段
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是什么?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本问题有几种方法解 哪种方法较简便
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
5、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
(1)养成按照四个步骤来解题的习惯
反思:审题要注意什么?本题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这些基础方面我有哪些缺漏,如何弥补?在解题思路上,哪一个关节点容易受阻,是如何解决的?解题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本题的解题方法还可适用于哪些问题?反映了什么数学思想?在考试中如何表述解题的过程?……
(2)养成注重分析错误的习惯
培养学生敏捷、缜密、有条不紊的学习作风,养成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原因并自觉改正的学习习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就是找出错
误的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数学复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重视记忆基础知识,重视解题,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和整理。这是学生复习中成绩无法提升的根本原因之一。实际上,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应该熟练掌握每一种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及它所适用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
(3)养成整理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的习惯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思想方法主要有: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等。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成绩停滞不前,不仅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其实,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
(4)锻练心理素质,战胜“高原现象” :
“高原现象”一是发生在从较低层次复习进入高层次复习的过渡时期;二是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5)把握心理特点,搞好考前复习: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最好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6)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优异的中考成绩.
信心 + 良好的心理 + 扎实的基本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