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02 22:3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范公小学 孙霞 邮编:256206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20页总复习。
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回顾旧知
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媒体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方形物体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知识略显零乱,教师有选择性的板书。
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
1.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回忆起这么多知识,真是了不起。
师:请大家借助表格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出示表格)
形体 特征 联系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正方体
同学们借助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填写情况。
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展示同学们完成的表格。
2.分组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计算。
师:我们完成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整理,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看要求:
(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整理的情况。
师:老师也把这部分知识整理出来了,请大家看看跟你整理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表格: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概念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S =(ab+ah+bh)×2正方体:S=6a 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 V=Sh
常用单位 m 、dm 、cm 1 m =100 dm 1 dm =100 cm m 、 dm 、cm 1 m =1000 dm 1 dm =1000 cm m 、 dm 、cm 、L、ml1 L=1000 ml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梳理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1.知识积累:(课件展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 ),正方体所有的面都(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 ),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 )。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6500mL=( )L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
(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是( )立方米。
2.争当小法官:
(1)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4)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5)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体积和原来相比增大了。( )
3.做个小小包装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红为妈妈选了一份生日礼物(如图)
礼品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如果用彩纸包装,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
用彩带捆扎,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打结处用了20厘米)
4.实践操作:
从所带的实物中任选一个测量相关数据求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量出的数据保留整厘米)。同桌共同测量,分别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 “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
课后反思: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发挥好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回忆、梳理知识结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认知效果。同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在不知不觉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知识点全面,使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从而使数学由“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而又意义。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10cm
15cm
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