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6 22: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检测题
选择题
1.历史上有“秦皇汉武”之说。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2.偃(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削弱诸侯王势力
3.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软弱无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
4.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作为证据证明
(
)
A.秦始皇发行全国标准货币
B.汉武帝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C.中国货币产生的最初形态
D.青铜时代的冶铸技术高超
6.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
A.兴办太学,教授儒学
B.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
C.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8.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
A.董仲舒  B.卫青
C.主父偃  D.霍去病
9.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
B.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
C.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D.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10.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1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12.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顿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13.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孔子
1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5.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
16、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 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
[]
(1)为了解决藩国危机,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请指出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8、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1-5CDCDB
6-10BACAB
11-15BCBDA
16、(1)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使封国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不费一兵,就巧妙地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大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7、原因: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18、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