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短文两篇》自主学习提要
年级:初2013级 科目:语文 主备人:李相洪 审稿:赵艳梅
课题《短文两篇》 课型:新授课 时间:8月30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预 习 案
一、预习范围:课文两则短文。
二、预习时间:家庭作业20分钟和课前十分钟。
三、预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努力背诵课文;查阅资料梳理预习段落的写作手法和疑难问题(包括句子和词语);结合预习案中的预设问题,积极思考,力争解决问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费解的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预习检测: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 )淤( )濯( ) 涟( )
蔓( ) 亵( ) 噫( )鲜( )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B、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
C、翻译下列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五、我的问题:
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铭是古代用来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一种文体。
1、作者用哪些句子描写陋室的? 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
2、你认为陋室是什么样子的?试用几个词或句子说一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借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3、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内容,用“我喜爱 ,因为它 。”来造句
合 作 探 究 案
一、问题预设:(思考、交流)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为文中结尾,其用意是什么??
4、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抱负和情操?
6、“陋室”简陋,却因其主人“德馨”而不陋。从刘禹锡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呢?
7、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哪些诗文?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1、文中莲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你认为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 “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5、《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古往今来,在污浊的现实与秽亵的世风中,有许许多多能过持身高洁而“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士仁人,你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条件?能否举出历史上的人物为例加以说明?在今天的社会中,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有积极意义吗?
二、生成问题(合作探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解决问题(展示、点拨、评价)
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道德情操,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检 测 案
1、重点词语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 灵:( )
(2)斯是陋室 斯:( ) (3)惟吾德馨 德馨:( )
(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乱:( )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劳形:( )
(6)何陋之有? 何:( )
2.解释古今异义词。
无案牍之劳形 古意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交通:古意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4、阅读文段做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不蔓不枝(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陶后鲜有闻( )
2、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简答。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4、阅读文段做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全文的中心句是 。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5)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