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7 11: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走月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俗、跃”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在朗读的同时想象画面,初步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教学难点
能在朗读的同时想象画面,初步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美景图,初步感受月夜的静谧诗意。
2.谈话:你在月光下散过步吗?和谁一起?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3.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走月亮》(板书课题)。
根据对课文的预习,你知道什么是“走月亮吗”?
教师可补充“走月亮”的相关知识。
4.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吴然一起走月亮。简介吴然。
学习活动二:字词学习,丰富积累
1.出示词组一:
鹅卵石
坑坑洼洼
庄稼
稻穗
葡萄
要点
(1)坑坑洼洼,叠词,放在一起指道路特别高低不平。
(2)把课文当中出现的庄稼找出来(水稻)。
出示水稻图片,指图(师:这就是稻穗。和“稻穗”一词联系起来),注意“稻”的写法,“穗”的读音。
(3)葡萄是果园里的水果,找出果园里其他的水果(雪梨、火把梨)。
2.出示词组二:
淘洗
牵着
填上
跃出
要点:
(1)淘洗是一遍又一遍地洗,除去杂质和污垢。用淘洗一词修饰月亮,把动词用活了,可以想象月光有多么皎洁和明亮。
(2)两处“牵”:阿妈喜欢牵着“我”走;月亮牵着小星星,像母女一样,把动词用活了。
(3)找出课文中其他用得很神奇的动词,看谁找得多
3.分辨:俗、熟
(注意不同的读音,并组词。俗:习俗、风俗;熟:成熟)。
学习活动三:朗读课文,梳理结构
1.范读第1自然段,如果直接写成“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有什么不同?
提示:运用复沓(重复)这种语言形式,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2.读第2自然段
提示:
(1)读好“三个照亮”:注意节奏,声音逐渐变大,读出山的高、树的大,把“大道和小路”读扎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2)变换句式朗读:“月光是那样明亮、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体会原句情感表达的从容、优雅。
3.读第3自然段,理解:什么是“走月亮”?
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什么是“走月亮”
要点
(1)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板书:小路上)
(2)“走”的意思是什么?(散步)
(3)怎样走月亮?(自由地、悠闲地、愉快地)
4.自读第4-9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走过哪里?
句式填空:走过(
),走过(
),走过(
),走过(
),还走过(
)。
要点:第8自然段作者走过什么地方?是第4、6自然段他们走过的地方。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小溪边、大道上、田埂上、果园、许多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聚焦活用的动词“流着”“抱着”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朗读的同时想象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描述自己月下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朗读的同时想象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四: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走月亮》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的夜晚很美妙,他很幸福)
2.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美妙和幸福,而是把美妙的画面和幸福的情感藏起来了,请读第4-9自然段,看看作者把情感藏到哪些词句当中了?
(1)第4自然段,藏在“流”“抱”等活用的动词里,藏在“哟、哦、哦”等感叹词里,也藏在省略号里。
①结合“流”“抱”所在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②去掉三个感叹词朗读,与原段比较,体会作者的情感:“哟”表现了作者的惊喜、赞叹。两个“哦”,第一个表示回忆起白天做的事,很开心;第二个表示自然而然地想起要去的地方,充满向往。
③聚焦省略号,想象“我”还在小溪边做什么?
④同学们,如果换一下排版,第4自然段还能变成一首小诗呢,我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把第4自然段变成诗歌形式,韵脚:光、床、塘、亮、裳、塘、亮、方,再一次朗读,体会画面之美,感情之深)
(2)第6自然段,藏在想象的生活画面里:想象修路后的村庄的美,想象果园飘香的美,想象稻田劳作的美。
默读第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并给这幅画取个题目。
提示:比如,我仿佛看到月光下的道路平整又宽阔,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填上了新土和碎石,这样,路就好走多了,乡亲们很勤劳、很细心,也很团结。我可以把这幅画面叫做“旧路翻新图”,此外,还可以有“果园飘香图”“稻田丰收图”“辛勤劳作图”“田间嬉戏图”等。
教学过程中,聚焦典型句子。
A“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它对什么满意?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B又如“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一句,体会其中拟人、比喻的妙用。
(3)第8自然段,藏在一个“牵”字里。
①读第8自然段,看插图,说说由“牵”字想象到的画面。
②有感情地朗读。
(4)藏在反复出现的句式里。
(“我和阿妈走月亮”)
(相机板书:景美、情浓)
学习活动五:探讨写法,迁移练笔
1.出示吴然接受采访的情境。
记者:吴老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请问,您是否还记得当初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人到中年,身处异乡,童年不再,母亲远离。再去回忆月光下和母亲一起散步的情境,便觉得分外美好和温馨。于是,就很想表达这份感情。
记者:那么,您有什么秘诀和大家分享吗?
吴然:…
2.吴然老师的秘诀有哪些呢?你能否代他答记者问?看看谁眼睛亮,又能说会道,(出示第6自然段内容)请同学们寻找写作的秘密吧。
提示
(1)作者用多种感官观察,写了自己在月光下散步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还有想到的。
(2)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3.仿写练笔。
提示: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比如中秋月下吃月饼,月下赏花,月下游戏、散步……仿照第6自然段,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还有想到的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精彩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那份美好和温馨藏在哪里。
生:我觉得“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句话很美。
师:“流着”挺有意思,香味和月光怎么流呢?
生:月光照在小溪里,就可以和溪水一起流了。
生:这令我感觉到月光特别皎洁,特别明亮。
师:那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也是融在溪水中一起流吗?
生: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到处都是,所以溪水里也会有香味。
师:赶快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呀?
生:我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师:有多香?
生:很香很香,到处都香。
师:看啊,同学们,我们抓住了特别新颖的词语再次想象品味,理解就更深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生:还有“抱着”,“抱”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我们感到亲切。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那么,还能具体说说吗?
生:……(面有难色,说不好)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体会。首先看第一句: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大家请看老师的演示:河水从这儿流到那儿去,那么这一部分就叫河床,明白了吗?听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鹅卵石很多。
师:再比如你们坐的这个位置就是河床,你们每一个人就是一块卵石,你们现在是不是布满了河床?但是卵石不可能一个紧挨一个,卵石间有空隙,每个空隙间都有水,存水的地方就是一个小水塘,也许这么大,也许这么大(用手比画着),所以卵石间这里有水塘,这里有水塘,这里也有水塘(用手指点着),卵石布满了河床,也就是小水塘布满了河床。再联系下一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你现在看到什么情景了?
生: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月亮。
生: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月亮,地下有无数个明亮的月亮!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了如此神奇美妙的情境,继续找找看,还能发现什么?
生:白天妈妈在溪边洗衣裳,而“我”在小溪边玩要。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花。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和美好。
师:此处有个省略号,想一想,“我”还在溪边干什么?
生:“我”还会舀起溪水撒向天空,喊着:“下雨喽,下雨喽!
生:“我”还会把脚丫伸进小水塘,踩水呢!
师:一个省略号,藏着“我”许多故事、许多调皮,许多快乐!此外,本段当中还有几个叹词,“哟”“哦”,去掉感叹词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哟”表现出作者发现了很多水塘中的很多月亮,充满了惊喜、赞叹。
生:“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作者想起白天的事情很愉快。“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由于回忆起了白天的事,所以产生了再去溪边的念头,充满了向往师:这一段包含了这么多的美好,同学们,如果换一下排版,第4自然段还能变成一首小诗呢,我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把第4自然段变成诗歌形式,韵脚:光、床、塘、亮、裳、塘、亮、方。再一次朗读,体会画面之美,感情之深)
点评:
执教者围绕核心问题,聚焦文本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扎实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意境中包含的美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