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7 09: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铁
B.木炭
C.氢气
D.硫
2.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赤潮等已经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A.CO2
B.硫和氮的氧化物
C.含氟化合物
D.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3.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的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使某些颜料褪色
D.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5.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SO2、NO2、CO、粉尘
B.HCl、O2、N2、粉尘
C.CO、Cl2、N2、酸雨
D.NH3、CO2、NO、雾
6.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漂白粉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消毒杀菌
C.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作食品的膨松剂
D.Si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7.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8.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和稀HNO3反应:Cu
+2NO+
4H+=
Cu2+
+2NO2↑+2H2O
B.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Fe3++3SCN-=Fe(SCN)3↓
C.将等体积的SO2和Cl2通入水中:SO2+Cl2+
2H2O=SO+2Cl-+4H+
D.用PH=4的醋酸溶液吸收NH3:NH3
+H+=NH
9.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10.过氧乙酸是在抗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期间常用的一种高效杀毒剂,其分子式为,它具有氧化漂白作用。下列物质中漂白原理与过氧乙酸不同的是
A.二氧化硫
B.臭氧
C.氯水
D.过氧化氢
11.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
12.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中的某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下图的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
B.、、
C.、NO、
D.NO、、
13.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B.标准状况下,1的体积约为22.4L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D.、均具有漂白性,二者都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纯碱、石英可作为制备水泥的主要原料
B.燃煤烟气的脱硫过程可以得到副产品石膏和硫酸铵
C.硫酸钡可作高档油漆、油墨、塑料、橡胶的原料及填充剂
D.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玉米、高粱为原料经水解和细菌发酵可制得乙醇
15.H2S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干法氧化铁脱硫是目前除去煤气中H2S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
B.脱硫反应为3H2S+Fe2O3·H2O=Fe2S3·H2O+3H2O
C.再生过程中,硫元素被还原
D.脱硫过程中,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脱硫效率
16.成功合成纳米氮化镓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已知镓是ⅢA
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A.Ga2N3
B.Ga3N
C.Ga3N2
D.GaN
17.某些化合物可由两种单质加热直接反应生成。下列化合物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FeS
B.FeCl2
C.FeCl3
D.Fe3O4
18.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Ca(NO2)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2NO+CaO2===Ca(NO2)2;2NO2+CaO2==Ca(N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N2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B、D中的试剂可分别为水和浓硫酸
C.将铜片换成木炭也可以制备纯净的亚硝酸钙
D.借助装置A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可以分离CO2和CO
19.将3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molNO
B.1mol
NO2和0.05molO2
C.2mol
NO2
D.0.25mol
NO2
20.如图所示,当向集气瓶内通入17.5mLO2时,最后试管中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的体积为
A.10mL
B.12mL
C.14mL
D.8m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和D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与E属于同一主族。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2)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由上述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①若乙具有漂白性,则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丙的水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则甲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乙为二元弱酸,丙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乙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④乙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有同学认为“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甲”,为验证其观点是否正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分液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实验过程中,浓硫酸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溶液变为红棕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实验室中要测定某无色气体的成份,已知此气体可能由CO2、NH3、NO2、N2、NO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此无色气体进行以下实验:①先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②继续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颜色呈红棕色;③再继续将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气体被完全被吸收。由此判断:
(1)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2)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
(3)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

的体积比为

三、计算题
23.某磁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xS(S为-2价),既含有Fe2+又含有Fe3+。将一定量的该磁黄铁矿与盐酸完全反应(注: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2.4
g硫单质、0.425
mol
FeCl2和一定量H2S气体,且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该磁黄铁矿FexS中,x=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4.非金属单质A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
__。
②在工业生产中气体B大量排放后,被雨水吸收形成了污染环境的_
__。
(2)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_
__;C的化学式是__
_。
②在常温下D的浓溶液可与铜反应并生成气体C,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反应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5.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气体C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I的溶液常用作漂白剂。气体H的水溶液显碱性。J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且与H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结构式是_____,I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D
8.C
9.C
10.A
11.A
12.C
13.A
14.A
15.C
16.D
17.B
18.C
19.D
20.A
21.(1)第三周期,ⅥA族(2)Al3+
(2)(3)①②Na或Na2O2
③氯化氢
④浓硝酸
浓硫酸不能干燥二氧化氮气体
22.(1)NH3、CO2、NO,
N2、NO2,(2)2Na2O2+
2CO2=
2Na2CO3
+
O2,
2NO+O2=2NO2(3)CO2和NO;3:2
23.11∶6
0.85
24.H2SO4
酸雨
N2
NO2
Cu+4HNO3(浓)=Cu(NO3)2+NO2↑+2H2O
属于
25.N≡N
NaClO
2Cl-+2H2OCl2↑+H2↑+2OH-
NaClO+2NH3=NaCl+N2H4+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