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7 12: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揭、囚”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舒、适”等12个字。
2.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画关键词,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五粒豌豆不同的态度及带来的不同结果。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画关键词,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大胆提问,走进童话故事
1.引导学生谈谈对安徒生的了解,看看大家读过他的哪些童话。
2.揭示课题。说说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
预设:这五粒豆有什么不同?这五粒豆后来怎么样了?
3.这是一篇有趣又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自由读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1)词组一:
豌豆
豆英
豆苗
①读正确。“豌”字读第一声,“荚”字读第二声
②梳理生长过程。
(2)词组二:
舒适
恐怕
愉快
①读正确
②发现共同点:表示一种感受、感觉。
(3)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①读通句子。
②替换。不用“探”字。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长出来,它是什么呢?)
③比较。用“探”和“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探”运用拟人手法,显得更加活泼生动,充满生机)
(4)写好笔画较多的“豌”“僵”等字,注意左窄右宽。
学习活动二:圈关键词,把握故事内容
1.默读课文,梳理结构,圈画关键词。
(1)出示图表。
名称
原本的愿望
结果
第一粒豌豆
第二粒豌豆
接下来的两粒豌豆
最后一粒豌豆
(2)明确要求:默读、跳读,圈画关键的词语或短语填表。
(3)先交流,再借助图表说说故事。
提示:既可以一粒一粒来说,也可以先整体说愿望,再整体说结果。
2.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去向不同,结局不同,把这些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3.小结:刚才我们先对课题提出疑问,再读课文,把五粒豌豆的经历和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就顺利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说,提问是学习的开始。(板书:提问是学习的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五粒豌豆不同的态度及带来的不同结果。
2.把握课文内容,懂得第五粒豌豆苗的生命成长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内容的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五粒豌豆不同的态度及带来的不同结果,懂得第五粒豌豆苗的生命成长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懂得第五粒豌豆苗的生命成长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深入质疑,学习提出问题
1.关注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出示课前提示: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我们平常提问的时候,习惯用哪些疑问词?
(预设:为什么、怎么样、是不是、什么、会不会)
(3)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最能提问?
2.默读课文,大胆提出问题。
(1)把问题写在课文相关内容的旁边。
(2)小组内交流,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3)指名说一说,看提了哪些问题。
3.阅读课后习题2,说说自己的发现。
(1)这3个问题中,有的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来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来提的。你发现了吗?(相机板书:从局部提问从整体提问)
(2)小结:针对部分内容来提,可以针对文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段内容,而像“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读完了整篇课文之后发出的疑问。
4.整理问题清单,选择问题。
刚才自己的提问哪些是针对部分内容来提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请大家把问题条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中。
小组问题清单
针对局部进行提问
针对整体进行提问
1
1
2
2
3
3
学习活动四:交流问题,发现童话主题
1.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这是课后练习中的问题,也是老师想问大家的问题,请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1)学生自由交流,发表认识。
(2)你们刚才的发现,藏在这么几段文字中,这部分语段主要在讲两个变化:豌豆的变化、小女孩的变化。读一读,你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变化?填一填表。
序号
豌豆的变化
小女孩的变化
1
2
3
……
(3)复述。“豌豆
,小女孩

(4)是的,豌豆的变化让小女孩发生了变化。集中描写小女孩变化的是课文的第21自然段。轻声读读这一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到豌豆给了小女孩快乐和希望?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比以前愉快得多”用兴奋的眼光望着”“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轻轻地吻了一下”等来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相机板书:
生根→一长叶→开花,给小女孩带来快乐和希望
(5)你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豌豆和小女孩之间的关系?
要点:豌豆在阳光下生根、长叶、开花,让小女孩有了愉快的想象,觉得自己也应该到阳光中去,自己也能好起来。豌豆给了女孩快乐和希望,温暖和力量。
2.课文最后一段写出了美丽的豌豆花让小女孩非常快乐,这是第五粒豌豆的生命价值所在。
师生共读,再现美好画面。
3.读到这儿,你觉得安徒生为什么重点写这一粒豌豆的故事?
提示:这一粒豌豆折射了生命的价值,不仅温暖了小女孩,也让安徒生获得了生命的启示。
4.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这篇童话,第五粒豌豆竞然让小女孩的身体变好了,多么神奇,多么感人,我喜欢故事这样的结果。
预设2:这个故事特别有趣,那四粒豌豆一开始想得很美,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结果呢,要么被鸽子吃掉,要么躺在臭水沟中,只有第五粒豌豆默默成长,给了小女孩快乐和希望。
预设3:我喜欢这个童话,因为它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要努力,要成长,就像那粒给小女孩带来希望的豌豆一样。
5.总结:这是一篇神奇而有趣的童话,更是充满了温暖和爱的童话。第五粒豌豆用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完美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这一课,我们还学习了“提问”,知道可从课文内容的局部或整体来提问,“提问”让我们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帮助我们读懂故事。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精彩片段
师:我们先对课题提出疑问,再去读读课文,把五粒豌豆的经历和结果连起来说说,就顺利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说,提问是学习的开始,我们平常提问时,习惯用哪些疑问词?
生:“什么”“为什么”。
生:“怎样”“是不是”。
师:接下来自个儿读读课文,积极思考,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看看谁最会提问。(生默读课文)
师:你一共有9个问题,恭喜你,你提了哪些问题?
……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里面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来提的,譬如,“母亲为什么要把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师:你发现了不同之处。第一个问题也是针对部分内容来提的。你来读。
生:“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四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应该是针对全文来提的。怎么看出来的?
生:“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中有个“最”字,说明是在五粒豌豆中比较,这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
师:说得太好了。在小组内把刚才你们的提问分别做一下标记。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标记)
师:先来交流针对部分内容来提的问题吧。
生:“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一我有这种预感!”为什么这粒豌豆有这种预感呢?
师:这是你的疑问,是针对其中一粒豌豆说的话来提问的。
生:最后那粒豌豆说了两次“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按照我课外阅读的经验,感觉它和别的豌豆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师:你会阅读,也会提问,抓住了两句相同的话来提问,真是高明。
生:小女孩“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个小女孩此时在想什么呢?
师:“用兴奋的眼光望着”,就让你有了疑问。这个问题很好,值得大家去思考。联系小女孩前后的表现,再读读这段文字,谁能说说小女孩在想什么?
生:小女孩在想:多好的豌豆苗啊,不断地向上生长,不久的将来要开花了!
生:女孩会想:多么漂亮的豌豆苗啊,它从那么小就一直在生长,终于变成一个小花园了。我也会好起来的。
师:那么,哪些问题是针对全文来提的?谁来说?
生:第五粒豆是最了不起的,它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来提的!这和课后练习中的“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这个问题差不多。你真了不起!
生:其他四粒豆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也是针对全文来提的。你们看,提问,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所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点评:
学生有兴趣提问,并能在课后练习的引领下,从课文内容的局部和整体来提问。正是这篇课文体现语文要素的价值所在。这一片段很好地予以落实。老师讲得很少,主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提问,觉得提问并不难。老师做好了引领和启发,并在值得回答的问题上巧妙引导学生来回答,体现“提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