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4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微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4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微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7 15: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微课教案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普遍性已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能量学习进行一次小结,通过对不同形式能量的特点,对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深入讨论,疏理归纳出能量转化的守恒。培养学生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有序的整理与归纳,提升到一个理性认识水平。从永动机与能量守恒的对立中对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现实意义作出评判,养成遵循客观规律开创新世界的意识。
通过对能量的形式是多样的,且能量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的讲解,明确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的形式是多样的。
2.了解各种能量不是孤立存在的。
3.理解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
4.知道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具有方向性。
(二)过程和方法
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培养与渗透,通过讨论、分析概括加强语言表达的阐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节约能源的意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三、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1.能量的多样性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热能、电能、核能、化学能……
练习:运动的汽车具有机械能;电池、燃料等具有化学能;太阳具有太阳能;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具有内能。
2.各种能量是不是孤立存在的?(提出问题,学习兴趣提升,将知识由点到线的归纳)
【微课教学部分】
1.串联成能量转化的故事:
太阳→树木→燃煤电厂→剃须刀(正在充电)
能量转化的顺序:太阳能→树木的化学能→电厂的电能→剃须刀的化学能
太阳→小麦→人(进食)→自行车
能量转化的顺序:太阳能→小麦的化学能→人的化学能→自行车和人的机械能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学生列举的大量事实说明能量不是孤立存在的。
练习:指出下列各种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电风扇工作: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点燃的蜡烛: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双手摩擦: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白炽灯发光:____能转化为____能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会变得炽热: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将一块冰放在地面上拖,冰会熔化: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反复弯折一根铁丝,弯折部分温度会升高:____能转化为____能
擦燃火柴:____能转化为____能
水电站发电:____能转化为____能
水蒸气对活塞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能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师:“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为永动机敲响了丧钟(真理与谬论有时就一步之遥,关键就在于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演示:取一弹性小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分析:能量是否在不断消灭?
生:讨论与回答。(预设:不会,是由于摩擦阻力在不断消耗能量。)
师:如果摩擦阻力降为零?
生:永不停息运动。
师:这不就是永动机了吗!事实上存在吗?
生:阅读课本,讨论内容。
4.为什么要节能能源,合理开发能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
5.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论述为什么要发展外太空技术)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6.关注新科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都离不开实践,自然科学的真理出自实验的检验)
理解,将有助于解决这种和相似的问题。
课堂小结:
1.能量有多种形式
2.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和转移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为永动机敲响了丧钟
5.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6.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练习】
1.一台额定功率为50千瓦的水力发电机,水流做的功只有60%可以转化为电能,水的流量为50米3/分,则水流的落差(即水源高度)不得少于多少米?(g取10牛/千克)
2.水从50米高处落到地面,如果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水的热能,则水的温度将升高多少?(取g=10牛/千克)
3.一座65万千瓦功率的水电站,发电一天所获得的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吨烟煤?(烟煤的燃烧值为2.9×107焦/千克)
四、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的情境,能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2.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对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或实践上检查自己的假设,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时及时展开辩论;对争论作总结,得出结论;4.对形成的结论进行反思性的批判或应用。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