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Module 1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Module 1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0-09-18 11: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Module
1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教学年级:九年级
课题名称:Module
1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阅读课
教材版本:外研版
授课时间:45分钟

、学生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九年级(6)班,由52人组成,其中男生23人,女生29人,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学习风气较好,学习的兴趣较浓,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由于新单词较多,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课的新单词。并要求学生查找关于长江、长城等资料。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对教材进行重新分析与重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为题的一篇游记,是一节阅读课。它以作者在Grand
Canyon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以描述和介绍世界奇观为目的,贯穿课文始终的语法项目仍然是几种基本时态的灵活运用。因此,本单元是第一模块中的核心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14个单词(natural,
light,
reply,
clear,
rise,
ground,
below,
edge,
bottom,
side,
disappear,
distance,
huge,
face)和三个词组(get
out
of,
on
the
edge
of,
at
the
bottom
of);
理解2个单词(canyon,
sight.)。
2)
理解和掌握long,
far,
deep,
wide,
high,
tall等形容词表示计量的用法。
3)在有关世界奇观的描述中,复习体会已学过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以及现在完成时。
2、技能目标:
1)说:能根据提示,正确运用各种时态讲述自己的世界奇观之旅。
2)读:能读懂有关世界奇观的游记,能通过阅读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3)写:灵活运用各种时态描述自己的游历,能正确使用形容词表达事物的计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有关世界奇观的篇章的学习,以及查找关于长江、长城等资料进一步了解世界奇观,从而激发热爱自然、热爱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利用幻灯片放映世界七大自然奇观的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2.
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这些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学习。
3.多媒体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能。
五、教学过程
1、Read
aloud
the
following
oral
English
(3分钟)
Cheer
up!
振作起来!
I
promise.
我保证。My
treat.
我请客。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你到底想说什么?Don’t
worry,you’ll
get
used
to
it
soon.别担心,很快你就会习惯的。
2、Lead
in
(5分钟)
1)图片导入
向学生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世界奇观点的图片(有文中将要介绍的美国大峡谷;有世人为之骄傲的中国长城;有众人皆知的埃及金字塔,有现代奇观的代表帝国大厦等,同时因为在第一模块都有对这些奇观的文字介绍,选择他们也可以丰富本单元的文字材料,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印象),邀请学生一起开始一次奇妙的世界奇观之旅,以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同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教师可以使用Word-map展现世界奇观的类别,帮助学生说出更多的世界奇观,同时教会学生运用分类记忆的方法记忆单词。这部分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把学生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明白What
is
a
wonder
of
the
world?
Word-map
Wonders
of
the
World
buildings
mountains
rivers
seas
towers
waterfalls
2)词汇处理。
让学生从中选出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world?
And
why?
引导学生借助Activity
1中所给的形容词对其进行表述。通过本环节实现对ancient,
deep,
high,
long,
modern,
natural,
tall,
wide等形容词的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2.
Fast
reading
(1)
skimming.
(2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题目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What
will
the
writer
tell
us
in
the
passage?激发学生探求What/
Why/
Where
is
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world?等问题的欲望。
设计意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浏览图片、标题信息、文章中和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文章的基本信息。
(2)
scanning.(3分钟)
快速了解问题内容,然后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所要求的基本信息。
When
did
the
writer
arrive
at
the
Grand
Canyon
area?
Were
there
many
people
when
the
writer
visited
the
Grand
Canyon?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Grand
Canyon?
设计意图:通过跳读,学生带着任务就可以快速获得练习所要求的关键信息。
3)
Detailed
reading
(1)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仔细阅读文章,完成后请几个学生回答。(6分钟)
1.
Where
may
the
passage
come
from?
a)
A
guidebook.
b)
A
grammar
book.
c)
A
dictionary
.
d)
A
diary
2.
Why
was
there
nothing
to
see?
a)Because
there
was
nothing.
b)
Because
it
was
too
dark.
c)
Because
it
was
raining.
d)
Because
it
was
in
the
morning.
3.
Where
was
the
writer
facing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
a)To
the
south.
b)
To
the
north.
c)To
the
east.
d)To
the
west.
设计意图:这3道题较简单,适合全体学生。通过细读全文,学生能够独立作答。
(2)multiple
choices(8分钟)
再次细读文章,选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讲解中要注意各种解题技巧的点拨。
1.
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A.
To
give
facts
about
the
Grand
Canyon
B.
To
tell
how
he
feels
about
the
Grand
Canyon
C.
To
describe
the
Grand
Canyon
D.
To
tell
people
to
visit
the
Grand
Canyon.
2.
What
does
the
word
“replied”
in
paragraph
2
mean
in
the
text?
A.
asked
B.
answered
C.
said
D.
regarded
3.
From
the
passage,
which
is
NOT
true?
A.
The
Grand
Canyon
is
greates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
B.
The
writer
got
lost
in
the
Grand
Canyon.
C.
The
Grand
Canyon
is
about
20
kilometres
wide.
D.
The
Grand
Canyon
is
about
2
kilometres
high.
设计意图:结合中考阅读理解题型出题对学生进行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该环节某些题目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不适合。
5.
Read
aloud(7分钟)
学生跟着课文录音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发音,停顿等。然后2人一组讨论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等,如natural,
light,
reply,
clear,
rise,
ground,
below,
edge,
bottom,
side,
disappear,
distance,
huge,
face,
get
out
of,
on
the
edge
of,
at
the
bottom
of等,先是组内探讨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老师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词的能力。
6.
Writing(8分钟)
围绕世界奇观的话题,将课前预习所查到的关于长城、长江的资料以表格形式呈现。小组交流信息,根据Activity7
的提示,进行口头作文。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为进一步进行书面表达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教学生如何处理和加工信息,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信息、事实、情节要点等是否清楚,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7.
Summary
(3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的词汇,重现课文的要点。
8.
Homework
1)让学生把口头作文的内容写成短文
2)预习作业。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世界奇观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为制作海报准好准备。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对课文中主要内容的掌握并为下一单元的Module
task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型学习方法,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安排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掌握所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有关知识,但是个别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反应迟缓,学习较为吃力。
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出现前松后紧,针对这种情况,前面引入环节要简洁些,这样阅读理解的时间会宽裕些。还应加强对学生略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能的训练,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七、课例评析
英语科组长李祖怡点评
本课设计符合英语阅读课的特点,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而且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尤其是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上,安排时间让学生们大声操练日常英语口语,这种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教材处理恰当,重点突出。教学程序设计符合认知规律,问题的设置与中考题型相一致。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学习技能。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堂气氛较活跃,是一节不错的课例。
同课章节目录